聽了王耀城自歉的話,孫忠秀教授正色的說;
“財團今年付出數億巨資,幫助3800多名科技人員赴美日先進國家研修,國內很多科研院所都借著這個渠道,派遣骨乾學習世界先進技術。
這對提高國內落後的電子科研水平,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幫助極大。
我相信,不單純是我,國家也會看到這一點。”
王耀城隨意的擺擺手;“老師啊!我這也是存著私心的,國內的科研院所技術底蘊深厚,功底紮實的高水平研究人員那麼多,隻要截留幾個下來我就賺了。”
“嗬嗬!科學家受不了頂尖科技項目的吸引,就像我和錢福教授這種情況。”
孫忠秀教授也樂了,留在科研院所和學校中,可能永遠也無法接觸到“速龍微處理器”這樣代表著世界頂尖科技水平的重大攻關項目。
從資金到整體環境,從科技水平到高精尖研究設備,國內目前確實遠遠落後。
這樣的氛圍,任華裔科學家有通天的本事,也無法拿出世界頂尖水平科研成果。
從速龍1到速龍3,通過參與頂尖項目的研究,以孫忠秀教授和錢福教授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科學家迅速成長起來,水平直線提高,可以擔綱科研攻關項目主力。
這一批華裔科學家在世界知名的專業類刊物紛紛發表論文,擁有獨創性的科研成果,被業界普遍認可是世界一流的電子科學家。
如果沒有這些高水平研究經曆,無法接觸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儀器,無法在最好的環境中從事研究,沒有充沛的資金支持,沒有國外頂尖科學家傳幫帶……
這些科學家不會成長的這麼快,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
這一切條件,對夢想在科研領域闖出一片天地的研究人員來說,誘惑力簡直無與倫比。
王耀城說的截留幾個高水平研究人員,可是當真的。
他的胃口大的多,不是幾個,而是幾十幾百個。
在今年3800名赴美日研修的科研人員中,財團拿出了1800個名額給國內的科研院所和大中專院校,承擔留學費用,付出不可謂不大。
這麼多的名額,撒胡椒麵一樣的分散到國內數以千計的科研院所,大學,每個單位能夠出來的都是骨乾精英,妥妥的人才庫啊!
這正是王耀城眼紅的地方,要揮起小鋤頭拚命的挖牆角。
財團彆的不多,就是錢多,大項目多。
而且都是高精尖的科研項目,這一切,對搞科研的人員有擁有致命吸引力。
王耀城有信心;
這些外派出來的科研人員,學成之後最少要截流三分之一以上,補充進財團的科研隊伍中,帶來新鮮血液。
王氏財團之所以這麼大方,目的之一,是提高國內電子科技領域整體水平。
獨木不成林。
電子類產品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王耀城即便錢再多,也不可能包打天下。
更何況高水平的電子配套企業,對於提升財團整體競爭力助益極大,幫人就等於幫自己。
目的之一,自然是挖牆腳啦!
國內科研院所選派的大部分都是中青年科研骨乾,基本功十分紮實,因為環境和資金的原因,科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大大脫節。
隻要能夠補上這一課,便會以鳳凰涅,他們就缺一個騰飛的契機和展示自己的舞台。
對此,王氏財團早已虛席以待了。
考察的間隙
錢福教授彙報了大西洋晶科在先進製程領域攻關的最新成果;
……
按照投產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科研發展策略。
大西洋晶科其中高水平科研人員,投入巨資研發下一代先進製程工藝。
目前,世界領先的90納米工藝業已成熟,可以在十二英寸晶圓廠正式投產中得到應用。
從微米級進入納米級,開啟不一樣的科技時代。
整個攻關項目投入資金76億美金,共獲得獨有專利655項,遍及產線設計到生產技術革新,都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按計劃
2002年四月中旬,90納米製程工藝在十二英寸晶圓廠正式投產,經過初期的試生產和設備調試,預計89月份可以達到滿產。
因為擁有荷蘭先進的光刻機支持,估計90納米工藝會迅速跨過50的良率分界線,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更新一代的65納米工藝,將會在2002年第二財季立項,投入後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