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步射這一戰術並非無解,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麵著手。
其一,是訓練一支比敵方更精良的騎兵,能夠正麵突破敵方近戰騎兵的阻撓,與弓騎兵近身肉搏,便可輕易將之殺潰。
當年狼山一戰,苻萇在危急關頭選擇將氐族精騎一分為二,一部拖延住那支晉軍槍騎,另一部則追逐匈奴弓騎。
匈奴弓騎被追上之後,虞軍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弓騎們根本就不堪一擊。
然而,苻堅並沒有一支比近衛義從、百保鮮卑更為精銳的近戰騎兵,他早就認清楚了現實,虞國根本無法在騎兵層麵與梁國對抗。
桓熙在陸續奪取河套、河西之後,他的騎兵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隻有慕容氏勉強相當。
而慕容儁派來的這支偏師,又不過是燕國的二線部隊,同樣無法抗衡強大的梁國騎兵。
因此,苻堅隻能選擇第二條路線,也就是比梁軍的射程更遠。
弓騎的機動性再怎麼高,下馬步射時,總得耗費一些時間。
劉閼陋頭領著匈奴弓騎來到虞軍陣前百步外,將士們熟練的翻身下馬,取下了後背的步弓,隻待右賢王一聲令下,便可向著虞軍陣中傾泄箭矢。
然而,隨著虞軍後方戰鼓擂響,盾兵之間的空隙中,架出了一把把強弩。
劉閼陋頭騎射出眾,故而,他的目力也很好,畢竟你想要瞄準準星,眼睛可得放亮。
弩與弓,各有優劣。
強弩的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命中率更高,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更低,但相較於弓來說,射術慢是其致命弱點。
一般來說,除非是連弩,否則在射程和殺傷力相近的情況下,弓的射速基本是弩的三到四倍。
在大兵團的作戰中,精準度其實並不重要,射速才是最重要的,弩兵一輪齊射的時候,弓兵已經齊射了三四輪,大範圍覆蓋下,肯定是弓兵更占優勢。
同時,弩不便於在馬背上使用,造價相對於弓,也更為昂貴。
故而,桓熙的梁軍之中,大多裝備弓,弩則少之又少。
不過,這並不代表劉閼陋頭不知道強弩的威力與射程。
“撤!快撤!”
劉閼陋頭呼喊著,率先騎上了馬。
可虞軍的弩兵已經射出了箭矢,在匈奴弓騎撤出十餘步後,還是留下了上百具屍骸。
劉閼陋頭顯然也清楚強弩的缺點:裝填困難。
當他正要帶著弓騎們靠近的時候,隻見虞軍盾兵空隙間的強弩縮了回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排重新裝填好的強弩,正蓄勢待發。
“該死!苻堅哪來那麼多的強弩!”
劉閼陋頭憤恨不已。
虞軍後方,苻堅站在一處高台上,他隻能將前線的情況看個大概,雖然不知道劉閼陋頭如今氣急敗壞的模樣,但看著那支匈奴弓騎在戰場上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他的臉上不由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其實早在狼山之戰以後,苻健、苻雄就一直在思索如何破解桓熙騎兵步射的戰法。
起初,他們走的是第一條路,即加強騎兵的訓練,打造一支更為強大的近戰騎兵。
但隨著桓熙先後收編前涼精騎與河西鮮卑以後,苻氏就徹底放棄了在騎兵方麵與桓熙一爭高下的想法,轉而發展遠程力量,追求比弓騎兵更遠的射程。
當初虞國還占據著鹽池,當然有財力打造一支規模龐大的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