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手藝好有啥用啊?也是這兩年才吃上,前些年連土豆乾都吃不飽。”姥姥說著,愛憐的看著元妮,多虧了大孫女兒,大家才能過上好日子。
“以後日子肯定越來越好,妮兒,我今天把東西拿過來了,請你幫我掌掌眼。”
“秦奶奶你太客氣了,把東西拿出來吧。”
秦老太太還拎著昨天那塊包袱,打開了包袱之後,裡邊有一個匣子。
一看到這匣子,元妮的眼神就亮了,這匣子是整塊好木頭精雕而成,鎖是銅鎖,怪不得古人會乾出賣櫝還珠這種事情,實在是匣子太漂亮了。
姥姥和四舅母也看呆了,兩人都沒想到,光是一個盒子就這麼漂亮。
此刻他們還不知道,待會兒自己將見到怎樣巧奪天工的寶貝。
秦老太太小心翼翼從匣子裡取出一件寶貝,“我就擱桌上,你們可看好了。”
特彆珍貴的寶物,都是放在桌上,誰想看的話,再自己伸手去拿。
誰都不會主動把寶貝遞給彆人,主要是害怕傳遞過程中失手掉落。
這是一隻杯子,放在桌上之後,寶光灼灼,似乎把整個桌麵都給照亮了。
大家都被寶物的美所震懾,靜默了好一會兒,元妮才問道,“我可以上手摸嗎?”
“可以,請你掌眼,咋能不讓你摸呢?”
隻見這個杯子,通體晶瑩剔透,杯身上盤繞著五條龍,這五條龍鱗爪俱全,活靈活現。
不講彆的,光衝這個材質和雕工,這杯子就價值臨城。
元妮微微觸摸了一下,頓覺得指尖火燙,觸手滑膩,“這東西有講究嗎?”
“這叫九龍杯。”
九龍杯,可大家在杯子上隻看到了五條龍。
“還有四條龍在酒杯裡。”秦老太太說著,就問姥姥要冷水。
把一盞冷水倒進九龍杯之中,杯子裡頓時彩光四溢,從上往下看,儼然有四條龍在戲水。
“這是清水,據說要用好酒,酒水越好,龍越是清楚。咱這是清水,看龍就沒那麼好看。”
這還不好看?大家看到這一幕,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巧奪天工。
乍聽到九龍杯這個名字,元妮想起了一件典故。
當初上學的時候,老師曾經講過一個關於九龍杯的傳說。
說是康熙皇帝,曾經得過一件古董玉杯,這古董玉杯成雙成對,名字就叫做九龍玉杯。
因為特彆喜愛,活著的時候日日把玩,死了也不想撒手,康熙皇帝就把玉杯定為陪葬品,讓九龍玉杯跟著他一起下葬。
然而樹大招風,民國期間,康熙皇帝的墓被盜了,這對玉杯也不知所蹤。
據老師說,後來在考古圈裡,再沒有見到這對玉杯,想必是被盜墓賊竊走之後,損毀了。
看到元妮發呆,秦老太太急忙問道,“妮兒,你怎麼不看?”
“有個問題我得問一下,我聽說過九龍杯,您這個九龍杯,是康熙爺手裡那個嗎?”
之前秦老太太就拿過一些蹊蹺的物件,元妮早就懷疑秦老太太跟盜墓賊有什麼瓜葛。
如果這對九龍杯,就是康熙爺手裡那對,那秦老太太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