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妮和李鳳霞,自然是得到了同學們的尊重,還有不少人夾著筆記本,專程來向她們請教鑒定和修複古畫的知識。
大概是受到農場木匠的啟發,李鳳霞倒是管得住嘴,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一直把握的很好。
至於元妮兒,她可是耿老太太親自給傳授過經驗的,更是把話說的滴水不漏。
也許是兩人表現好,在修複古畫後不長時間,盧老又托範教授給她們帶話,讓兩人每周都抽一個下午的時間,到他的工作室來學習。
這可真是意外之喜,當然了,兩人的時間也因此而變得更加緊張和忙碌。
青春是火熱的,隻有學習才能讓火熱的青春變得非同凡響,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李鳳霞和元妮不僅沒覺得累,反而鬥誌昂揚。
時間過得很快,連綿秋雨下了一個月,氣溫幾乎降到了零度。
即便是京城,也不是所有路麵都鋪上了柏油,下雨的日子,幾乎所有人都是兩腳泥。
在這種情況下,元妮兒隻能穿上了橡膠雨靴,這東西防水倒是好,可惜單薄的很。
四舅母給大家織了毛線襪,“把毛線襪套襪子上,再穿雨鞋。”
據四舅母說,百貨大樓有賣棉皮鞋的,但真皮見水糟蹋的快,就算買了棉皮鞋,她也舍不得在水裡趟。
好在國慶之前,天氣終於放晴了。
姥爺不辭辛苦,冒雨在地頭挖了排水溝,大白菜喜濕,在這樣的陰雨天,長勢居然不錯。
“等太陽曬一曬,就可以收白菜了,倒是這南瓜……恐怕不那麼甜。”姥爺指著牆角的一株老南瓜,憂心忡忡的說道。
南瓜長得特彆茁壯,可惜沒怎麼見太陽,都長得臉盆一樣大了,還是綠色的。
“那就不燉南瓜,直接南瓜炒肉,要不就包南瓜包子?”耿老太太喜滋滋的蹲下,有一下沒一下的敲著南瓜。
看見老太太這外行動作,姥爺忍不住嘴角抽搐,為了讓耿老太太不失麵子,他隻能僵硬的彆過腦袋,假裝要抽一袋煙。
大花蹲在南瓜邊上,手裡托著一樣東西,“嘿嘿嘿,吃南瓜……”
“我說孩子,你拿的這是什麼?”因大花腦子不夠事兒,大家都害怕她亂吃不該吃的東西。
耿老太太在兜裡掏摸半天,摸出兩粒花生糖,就把大花手裡的東西騙下來了。
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大花手裡拿的竟然是個木頭瓜。
看木頭瓜的形狀,儼然是南瓜,而且在瓜蒂的位置,還雕了一片南瓜葉子出來,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耿老太太一看眼睛就亮了,“妮兒,這南瓜是哪個孩子刻的?有天分呐。”
元妮拿到了木頭南瓜也納悶兒,雖然手法青澀,但能看出雕刻南瓜的人很有天分,這是好苗子,幸虧發現的及時,得從小培養啊。
她趕緊把貓蛋狗蛋,小雯小雨叫過來,“這南瓜是誰刻的?”
沒想到孩子們都知道,大家一起指向一個人,“是她刻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