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帝國!
完成最終定位後,任重開始緩慢往前推進,在腦海中模擬著可能遭到的攻擊方式與方位,精神高度戒備。
他的視網膜裡呈現著剛才模擬出來的球形基地的形態。
伴隨著不斷位移,這球體在任重眼睛裡的位置也在同步修正並變幻,保持觀感和實際位置的一致。
四分鐘後,無事發生,任重抵達了球形基地前方大約一公裡處。
他在夢網裡接收到了一條信息,來自花月嵐。
“我突然失去了對微信的介入權,我們被協會從網絡中剔除了。”
此時任重與源星的距離超過四千萬公裡。
電磁波的速度與光速一樣。那麼,花月嵐對外發出這消息的時間大約為一百三十餘秒前。
很明顯,任重在花月嵐的開發進度尚未抵達百分百時,嘗試強行滲透冷凍長老們的網絡的行動暴露了動機,並遭到了即時反製。
已經打草驚蛇,驚動了冷凍長老。
從現在開始,任重的這次行動已經失敗。
他的旗下勢力注定會被連根拔起,包括他自己在內,所有人都會被處死。
這都在任重的預料之中,並不意外。
但他也達到了目的,至少通過肉眼完成了對老冰棍藏身地的視覺驗證,下次就不用提前動用花月嵐了。
任重的眼角餘光往赤鋒甲戰術頭盔右上角瞟了一眼,記下了這個更精確的坐標,然後繼續前行。
三十秒後,他的視網膜中的模擬圖閃爍兩下後自行消失。
緊接著,他的視野中央十分突兀地出現個通體潔白,表層無法分辨出是什麼合金材質的球體。
如此龐然大物以不符合物理常識,違反人體本能的方式悍然出現在眼前,給任重造成了極大的不適,甚至讓他幾欲惡心反胃。
隨後,任重耳中隱約聽到嗡嗡嗡的聲響,腦子刹那後變得昏昏沉沉。
他晃了晃頭,漸漸恢複清明,但卻驟然發現自己的赤鋒甲與穿梭機上的所有電子設備已經同時宕機,裝備裡加裝的大量智腦晶片與晶核也完全失效,失去了算力。
再下一瞬,他看見那白色圓球表麵出現了個圓洞。
黑乎乎的洞口隨著圓球的自轉慢慢瞄準了自己。
圓洞裡強光迸射,一束能級極高的能量流從洞口裡激射而出,正正命中任重的穿梭機。
意識熄滅前,任重心裡有些感慨,這做了不少的準備,還刻意加強了赤鋒甲的戰鬥力,結果隻完成了精準定位就歇了菜。
嗨,也還行吧,不是一無所獲。
當他再次醒來時,嬴浩依然在慷慨激昂地陳述著戰爭宣言。
任重心裡卻已經在反思著上次失敗的細節,並嘗試總結這次的改良方案。
潛意識裡的生物鐘在給他掐著秒,到時間之後,他甚至都沒聽嬴浩說了什麼,便自己站了起來,繼續著過去的套話。
接下來,他又在本能的驅使下混完了作戰會議,並在會議上就悄悄利用腕表加裝的腦波控製模塊,給錢望慎把需求發了過去,並將穿梭機的縱向提速性能標準直接提升至350g。
任重還玩了個花活,他將上條時間線那台穿梭機的大量設計參數和簡要圖紙也一並發給了錢望慎。
這能極大程度地降低錢望慎的工作難度,並給進一步改良預留下了時間與空間。
會議結束後,任重再次如法炮製,靠著兩場沙盤對弈,把嬴浩的指揮權給薅了,再以編製教材為由溜回了星火鎮。
在返程路上,任重繼續玩花活。他將上次赤鋒甲改裝出來的完全體形態圖紙發給了鞠清濛,並重點描述了自己在白球附近裝備宕機的場景。
任重如此說道“我很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局麵,具體現象如下……但我不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隻能推測是高強度的信息流乾擾。你組織技術人員著重攻關一下,找找原因,想想解決辦法。至於裝甲的其他基礎性能,就先完全參照我給你的圖紙,不用再重新設計。”
鞠清濛表示明白。
就著裝備的事聊差不多,任重又開始高強度地編製要交給花月嵐的知識包。
如今他做這事的熟練度已經提高了很多,大約隻需要二十四小時就能完成。
抵達星火鎮,依照慣例,任重分彆去了軍工實驗室、生化實驗室、複蘇計劃研究項目組、屠龍營,把該交代的事交代清楚,然後又回了軍工實驗室。
鞠清濛告訴他,針對他所說的那種超高強度乾擾,最佳的解決方案是使用超厚的抗乾擾保護層,但這樣注定會犧牲赤鋒甲的機動性、防禦能力,並且會降低整機一體穩定性,需要做出權衡取舍。
任重沉吟片刻,說道“如果真的是信息流乾擾,那麼被中斷的應該是晶片與晶核內部的運行程序。我想,能不能設計出另一套獨立於晶片的備用控製係統,使其不受信息流乾擾的影響。因為我當時的確沒有檢測到電磁脈衝。”
鞠清濛“當時?”
任重輕咳一聲,“我就假定沒有電磁脈衝的話。”
鞠清濛“哦哦,那你聽的描述,基本就是要重新發明一種計算機係統了,這不現實吧。”
任重皺起眉頭想了想,“可以試試。”
“嗯?”
“有一種結構,叫單晶矽。如果在單晶矽平板上雕刻出格柵一樣的紋路,通過無數個電流開關的疊加,可以生成一套計算係統,能完成比較簡單的二進製計算。我不需要太複雜的功能,隻需要穩定。大約隻要將格柵紋路的間隔設置到四十納米得到的計算能力,就足以支撐我完成一些基本的變向、武器發射、防護裝備和感應探頭的啟動與關閉操作就行。”
鞠清濛“哈?”
任重笑了笑“沒事,你這邊就先忙著,我去一趟花月嵐那邊。”
半個小時後,任重讓花月嵐和文磊給他調撥了一支五千人的硬件研發團隊。
任重從未想到過,有一天,自己竟會在源星這般發達的科技背景之下嘗試複刻21世紀早期的矽芯片技術。
當然了,技術的本質不在於先進與否,更重要的是實用性。
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需求之下,哪怕鑽木取火這樣的“技術”也能改寫曆史。
時間轉眼又走到了第三天,再次完成換裝的任重又坐進了穿梭機中,再次奔赴天空。
他起飛時,基地裡的場景與上次彆無二致,甚至每個送行人員的站位與神態都和過去一模一樣。
他的穿梭機與過去相比稍有些區彆,個頭變得更大,表麵加裝了很多裝甲類模塊,這是用來抵抗信息流乾擾的附加裝甲。
至於他的赤鋒甲,在外形上與上次彆無二致,區彆是裡麵多了一套和原有的晶片智腦中樞並列的備用控製體係。
在21世紀,地球人類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將集成電路從二極管推進到40納米製程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