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源星上,在星火鎮裡,任重用三天就做到了。
源星人類又很豐富的技術儲備,缺的隻是被打開的思路。
當然,類似的研究在以前肯定是不被“網”許可的,現在他能偷偷做了而已。
他先從紫晶礦業的洲級實驗室裡借來黑科技設備,輕鬆提煉出超高純度的單晶矽。
隨後,他又讓孫苗帶著個硬件團隊,將本該用於醫療功能的分子再造儀改造成分子級精度的光刻機,又用這光刻機不斷地去驗證矽芯片的架構設計是否合理。
同時,花月嵐和錢望慎的軟件編程人員也依托於源星原有的編程體係思路,在極短的時間嘗試著反推出以二進製計算為核心的工業控製程序思路。
從無到有地創造集成電路計算機體係並非易事,幸好任重要的功能不算複雜,隻要能基本識彆出他的指令即可。
最終,經過總數多達數萬人持續數十小時的努力,任重成功地將共計六十枚足夠穩定的40納米製程矽芯片塞進了赤鋒甲。
可惜時間太短,他都沒來得及完成可靠性驗證,便急匆匆的出發了。
鞠清濛提出了反對意見,但遭到了任重的拒絕。
時間又過去三個小時,任重再次出現在了白球麵前。
沿途時,任重啟動了備用係統,自己在相對狹小的乘坐空間裡嘗試小幅度機動,比如抬臂、抬腿、彎腰等等動作。
在車規級矽芯片的支撐下,他倒是基本完成了這些小範圍動作,雖然延遲稍微高了些,但至少能動。
穿梭機再度往前緩緩推進。
這一次,他並未讓花月嵐嘗試滲透攻擊,而是靠著自己的記憶,利用腦波錄入將白球的具體方位繪製了出來。
與上次一樣,當他與白球間的距離靠近到一公裡時,那龐然大物再度突兀出現在他眼前。
任重的腦子再次稍稍一沉。
他沒等完全恢複清醒,就已經向穿梭機發出了位移指令。
穿梭機開始向上橫移。
等他完全回過神後,查看到穿梭機和赤鋒甲的自檢報告。
得,穿梭機還能動,就是信息傳輸速度降低了很多,並且引擎部分暴露過多,最大功率被鎖定,導致穿梭機的加速度偏慢,顯得比較遲鈍。
赤鋒甲的情況也差不多,能動,但性能大幅衰減。
這跡象說明錢望慎增加的抗乾擾屏蔽裝甲發揮了一定效能,隻是還不夠理想。
任重注視著那個正快速轉向自己這邊的圓洞,並在心中默算了一下,判斷出僅僅依靠穿梭機肯定躲不掉。
下一秒,他同時做了兩件事。
第一,啟動赤鋒甲的備用係統。
第二,激活穿梭機的緊急逃生彈射裝置。
嘭的一聲響,穿梭機頭部艙蓋板打開,身穿赤鋒甲的任重連帶著屁股下麵的椅子給彈出了穿梭機。
下一秒,那圓洞裡噴射出能量束準命中穿梭機,並將其原地蒸發為基本粒子。
任重低頭看著身下,頗為無語地看著自己隻剩半截的雙腿。
膝蓋以下的部分已經沒了。
他逃了出來,但又沒完全逃掉。
脫離穿梭機的抗乾擾層保護後,赤鋒甲裡原有的智腦芯片已在第一時間全部失效,備用係統配合著傳感器接過了控製權。
赤鋒甲裡自帶神經阻斷藥劑,識彆到他的腿部傷勢,在短暫延遲後,自動注入藥劑,切斷了他對雙腿的感知。
任重隻感受到了大約三秒的劇痛,便又恢複清明。
他稍微有點窒息,裝甲密閉層內的空氣流失了不少。
幸好異礦合金又有自適應變形功能,逐漸收攏並防止空氣泄露,再重新注入空氣。
下一秒,白球上的圓洞又開始小範圍位移,似乎正在重新瞄準。
備用係統基本是機械控製為主,任重的雙手如同操控挖掘機那般扭動掌心裡的撥杆。
在20毫秒的遲滯後,赤鋒甲先向內灌注深海凝膠,再將腿部與腰部引擎全功率調動起來,開始對外噴射介質,推動著任重以極快的速度往左前方前進,再次躲過了能量束轟擊。
任重與白球的距離被拉近到了800米。
這是他的一小步,文明的一大步。
但他並未驕傲自滿。
凝目往前看去,任重發現白球表層出現了第二個圓洞,一根金屬炮管支將出來。
先前那圓洞裡也冒出了炮管。
從現在開始,白球改變了攻擊模式,他將會麵對交叉火力。
任重不得不及時調整行進方向,開始在空中劃出無規則曲線,嘗試著一邊躲避一邊拉近距離。
時間又過去數秒,第三個圓洞打開了,火力網開始交織,變得越來越密集。
當任重推進到與白球隻相隔500米時,白球上開始出現密密麻麻的圓形洞口,正是追蹤導彈垂直發射器。
最終,在白球表層剛剛出現三米高的方形洞口,一個任重暫且沒分辨清楚的作戰單位即將飛出時,他終於被一道能量束轟中。
他並沒有失誤,問題出在裝備上。
由於小腿以下的部分被提前摧毀,他還沒開始推進就提前損失了兩個小腿部位的引擎,四個足部小型引擎,為了維持機動能力,他給上半身部分的引擎施加的壓力太大。
在連續幾十秒的高強度運轉後,備用係統裡的部分芯片因為過熱而性能衰減,導致操控遲滯偏大,他的行進路線開始變得規律,最終被預判並命中了。
臨死前,任重已經開始提前總結。
穿梭機的抗輻射層還得增強,逃生彈射座椅下麵的爆破氣囊壓力還得提高,赤鋒甲的備用芯片還得加強散熱。
另外,既然對方還有小型作戰單位,他應該多帶兩把刀。
在死後的“上帝視角”裡,任重心裡默了一下,也還行了,進展並不輸給當初從密林往外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