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兒真的寫書了”李滿囤激動地告訴王氏“書名叫七巧板拚法圖譜。”
“七巧板”王氏奇道“就是八月節貴銀拿來給貴中的那個碎木板子”
“什麼碎木板子”李滿囤不高興了“這七巧板貴銀賣的可好了。一個中秋便掙了三四吊錢。”
“滿園就是看這門生意好,才托我說項,特地跑府城販賣去了”
“現要不是農忙,貴銀忙秋收沒功夫進城,生意一準也好”
“這七巧板好是好”王氏感歎“但就貴銀會玩。離了他,咱們誰還知道怎麼擺”
“老爺、太太,”張乙適時提醒道“姑爺寫的這本書就是教人擺七巧板的”
“哦”李滿囤笑道“那我趕緊看看”
“哎真是兩本這一本是贈我的。這一本,太太,是給你的。”
“我也有”
王氏沒想到還有她的份兒,聞言自是喜出望外。
“看到沒”李滿囤給王氏看扉頁“敬贈嶽母雅正。”
“可不就是給你的嗎”
“哎哎”王氏看得連連點頭,好似她真認識扉頁上所有的字一樣。
翻開第一頁,李滿囤看到作者自序裡的話立又驚喜叫道“太太,尚兒在這裡麵提到咱們紅棗了”
紅棗兩個字王氏都是認識的,她看著李滿囤手裡的書,急切問道“哪裡哪裡我怎麼找不到”
“這裡,”李滿囤手指道“妻李氏。”
“尚兒的妻可不就是咱們紅棗嗎”
“李氏再沒錯的”
“真的啊”王氏驚歎道“咱們紅棗的名字真是印書上了”
“這真是太好了”
“是啊”李滿囤也感歎道“要不世人怎麼說夫榮妻貴呢咱們女婿有學問,紅棗也跟著沾光現名字就印到了書上。”
“咱們紅棗將來一準能跟孟母一樣,名垂青史”
一年來學問見識都爆漲了的張乙聞言不覺垂下了頭,掩蓋住嘴邊的笑意
李滿囤看節禮中有給李高地和於氏的衣裳便送到老宅,結果一進門就聽他爹跟他抱怨道“滿囤啊,這秋收割忙,滿園卻聽錢家的攛掇不務正業跑府城去了。這家裡活計沒人乾,可如何是好”
李滿囤奇道“滿園家裡不是買了人嗎”
李高地氣憤道“自己不照管,隻靠買的人,不是要倚了草鞋戳了腳”
李滿囤聞言笑道“爹,您且放寬心,滿園也這麼大了,我信他走前一準對家務有安排”
“對了,爹,”李滿囤遞上衣裳包袱道“這是重陽節紅棗給您和娘的衣裳”
李高地原以為李滿園不在家是個讓長子幫襯老三家秋收的絕好理由。
而滿園家就幾畝地,李高地暗想隻要滿囤出人幫忙,收拾好也就兩三天的事。
這樣老三家收好了糧食,老三媳婦就不好再以家裡活計沒人做而不使家裡買的人來給他家幫忙了。
李高地算盤打得挺好,但奈何長子不接茬。李高地心裡氣悶,接過衣裳包袱後轉遞給於氏後便低頭抽煙,一言不發。
於氏眼見李滿囤鐵了心的不提幫忙,心中也是鬱悶。不過她心眼多,不肯輕易放棄。
於氏道“滿囤啊,去歲紅棗拿來的府城那個治嗓子疼咳嗽的糖,你哪裡可還有若是有,倒是拿些來給你爹吃。”
“這幾天你爹為滿園著急上火,嗓子疼”
謝家的買辦每年都采購梨膏糖。紅棗這回拿來的節禮裡就有一大包梨膏糖。
而李滿囤王氏日常喝蜂蜜柚子茶,並不大吃糖。
李滿囤聽說他爹嗓子疼,便答應道“有的,一會兒家去,我讓人送些來”
要到了想要的梨膏糖,於氏心裡卻更酸了。
現謝家紅棗當家,於氏嫉妒地想一個重陽節也不知送了多少好東西家來。偏繼子吝嗇,她不主動提,繼子竟是一點也不往家送
俗話說的“越有錢越吝”,真是一點也不錯
李滿囤並沒有把家裡的梨膏糖都送給老宅。這糖治病,他得給自家留些,再還有他兩個外甥都在城裡上學,大舅哥王石頭也是常來常往,他也要給他們一些。
拿家常裝點心的牛皮紙袋裝了一袋梨膏糖,李滿囤覺得單樣不好看,便又裝了一袋子酥糖打發陸貓兒一起給他爹送去。
李滿園是九月十三回來的。李滿園一進城家都沒回,就跑來謝家找張乙跟他結書錢的賬。
謝尚午後回房看到堂屋桌上堆著的四十串錢頗為詫異。
“紅棗,”謝尚問道“這錢哪來的”
紅棗笑道“大爺,這是先前我跟你拿的那一百本書的書錢。”
“當時你跟我說一本低於四百文不賣。我便就照此價錢給了我三叔,讓他代賣。”
“結果我三叔去府城一本賣五百文都賣完了”
“都賣完了”聞言謝尚頗為驚喜他的書竟然有這麼多人買
“都賣完了”紅棗指著麵前的錢道“不然這錢哪裡來的”
“對了,我三叔還問這書還有沒有若是有的話,他冬節去府城的時候還想捎一百本去賣”
雖然手裡已沒幾本書,但還可以再印啊謝尚當下點頭道“有”
紅棗道“那我就讓張乙告訴我三叔有了。不過話得說在前頭,我三叔本錢小,這書太貴,他得賣完了才能給錢”
謝尚擺手示意沒事,他不在意。
謝尚隻要書有人買,根本不在意能賺多少錢
作者有話要說大慶朝第一暢銷書作家謝尚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