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13_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 > 第 152 章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13

第 152 章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13(1 / 2)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元朝,是一個非常重利、重實用性的朝代,在文化上就顯示它更在意能治病的醫學、能帶來更多賦稅的商業,對儒學的文人需求並沒有那麼大,所以科舉次數有限。

那麼大量的文人到哪裡去了呢

一部分,是隱士;

“這蒙古人動不動屠城,果然不得民心”

劉邦對隱士非常熟悉。

一部分隱士是不願意接受新朝的前朝遺民,包括前朝的宗親貴族、大臣等等;

一部分是覺得前朝更好的文人,這一種隨著天下安定也可能投效新朝。

漢初也有不少隱士,寧願歸隱山林也不願意出山做官。

劉邦隻要一想宋朝那麼重視文人,到了元朝突然連科舉都不開了,就幸災樂禍地看笑話。

這元朝的隱士,恐怕不少吧

一部分,是小吏,是元朝特有的儒吏;

文人們聽到“儒吏”,比聽到元朝不開科舉還要憤怒。

不開科舉可以理解為蒙古人重武輕文,沒文化還不重視文化,但是文人去當小吏,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折辱人

要知道,唐宋時期,有些舉子被安排到地方上當“吏”,是寧願辭官不去,也不會去當“吏”。

這也就是人虎傳類似的故事。

對講究顏麵的世家來說,一開始當“吏”,一輩子都被人看不起,這時候可不流行什麼從下往上升。

宋朝時期,金陵李恒雖然是進士出身,因為貧困給小吏淩立義的父親寫了墓誌銘,就被世人瞧不起。

整個唐宋,“吏”無品級,文人一向鄙薄,稱之為“胥吏”“吏役”,唐人沈千運直呼小吏“誰能做小吏,走風塵下乎。”宋朝也是“尚文貴儒而賤吏”。

然後到了元朝,儒生想進官場,普遍得從“吏”做起“吏出於儒,儒吏合一”。

還有一部分,就是進入市井求生,形成了特有的“浪子文化”。

元朝的俗文學作家,從文人雅士中分離出去,從雅入俗,投入俗文化的創作中,創造了俗文學的輝煌。

這就是“元曲”輝煌的原因,也叫做“元雜劇”。

李隆基眼睛嗖的亮了。

原來還可以這樣,文人由雅入俗

他一直很喜歡戲曲,甚至自己還會親自扮成醜角上台演出,還在宮中設了梨園和諸多戲子來演戲。

但是天幕罵他奢靡的次數太多,現在再那麼大動乾戈一定會被大臣上諫,不如,讓文人去寫

民間戲劇文化發展起來了,自己直接去看,豈不是美哉

華夏古典戲曲發源於先秦,至宋、金時期,宋雜劇、金院本的出現,標誌著戲曲的成熟。到了元朝,雜劇大盛,迎來了第一個戲曲高峰期。

因為大量文人的加入,元雜劇的題材豐富,內容多樣,出現了曆史戲、公案戲、神仙道化戲等,愛情婚姻戲是元

雜劇中數量最多、比例最高的。

在元朝以前,唐宋文人很少下顧戲曲,到明朝,創作戲曲的作者又回到了文人圈子和書齋裡,元朝雜劇作家流連於秦樓楚館,以一種“戲玩”的態度參加書會,許多後世的名家都是“書會才人”。比如馬致遠就是元貞書會才人,還有“玉京書會”“武林書會”“九山書會”等等。

書會才人是一個固定創作群體,裡麵的浪子們以自己的浪子生涯自豪,“浪子”這個在宋朝為士人所不齒的頭銜,在元朝引以為榮。

關漢卿一邊摟著一位名妓,喝著名妓送來唇邊的美酒,哈哈大笑“我就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響當當的一粒銅豌豆”

他狀若癲狂,但是一聲豪氣讓名妓眼露歡喜,順著關漢卿的詞唱起曲來。

“我是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

關漢卿自己拿起酒壺,在名妓的環繞中自顧自唱起了主角戲

“我要占排場風月功名首”

從時代背景來說,元朝無論是經濟還是醫學很多方麵,盛世時期並不差。亂世就不用說了。但是元朝的亂世,格外多。

除了常年征戰,最主要的是統治階級本身的問題元朝沒有漢族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每一位帝王的登基都伴隨著腥風血雨。

這也就意味著,元朝的中央核心,依然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漢人想要摻和進去,可能還沒發達就已經死翹翹了。

而且元朝的漢人想要走仕途,從儒吏做起,也隻能止步於四品。四品以上,尤其是在元朝很有權力的宰相,我放一下名字就能看出,全是蒙古人。

“哎,當官難,不當官也難,這世道,哪裡都不容易。”

剛剛辭官的王實甫很能體驗天幕所說的政治動亂。

在蒙古人當權的元朝,漢人是飽受歧視,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俸祿極其微薄,這也讓不少儒生哪怕當官也得去賣字畫來維持家用,或者去學校當教師。

也就是元朝各種官學私學多,儒生或者儒吏去當教師掙錢補貼家用成了非常普遍的一個差事。

王實甫直接辭官後,就開始寫雜劇。

現在每日與勾欄伶人為伍,反倒是自在許多。

元雜劇有些經典劇目,來源於唐宋時期的詩歌或者詞曲。

比如白樸的裴少俊牆頭馬上,又名牆頭馬上,源自白居易詩歌井底引銀瓶。

原作中是李家千金奔者為妾,但是白樸改成了李千金大膽捍衛愛情,大團圓結局。對了,這裡裴少俊的父親是裴行儉,就是大唐那個官員裴行儉。

裴少俊的父親裴行儉與李千金兩家父輩原本有婚約,後來政見不和被迫擱置。

但是兩家的小兒女卻因為偶遇,漸生感情。

裴少俊到洛陽購買花木,特意到李家的府邸探訪,在府邸巷外,隔牆遇見了李千金。

裴少俊看著

牆內年輕美貌的姑娘,眼神直白而大膽“姑娘就是我那指腹為婚的未婚妻”

李千金含羞帶怯是我。

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兩人正值青春年少,情竇初開,隔著牆,在你有心我有意的對話中,越交談越火熱。

裴少俊大膽地請求“我可以進來嗎”

李千金是偷偷爬到樹上看向牆外的,見狀連忙看向周圍,趁著身邊的丫鬟和老嬤嬤不在,偷偷答應,還偷偷開了後門讓裴少俊進入府邸。

“這邊走,府上人多眼雜,你小心點。”李千金羞答答地把裴少俊引入府中,又緊張,又怕被人發現。

為了安全起見,李千金瞞著所有人,把裴少俊引入自己閨房

而裴少俊顯然也不是老實的,兩人第一次見麵就在李千金的閨房中私定終身。

此後不斷私會,終於被嬤嬤撞見,老嬤嬤憤怒地把裴少俊鎖在房間內,並且要稟告給李千金的父親。

李千金哀求“嬤嬤千萬不要告訴我父親”

老嬤嬤為李千金被引誘痛心疾首“這男人不是好東西,若是喜歡你,三媒六聘迎娶進門,哪有這樣偷偷摸摸,這算什麼奔者為妾,小姐你堂堂千金,是想給人作妾嗎”

“都怪我爹,是我爹不允許,我們本就該是夫妻”李千金卻戀愛腦上頭,隻責怪自己父親拆散二人的姻緣,一直拖著不肯讓二人成婚。

老嬤嬤好說歹說,李千金不但沒有被說服,反而倒打一耙“嬤嬤你若是不放了他,我就說是嬤嬤你當紅娘,撮合的我倆”

“你你你”老嬤嬤又氣又怕,最後索性放棄

“罷了,隨你吧。”

這一放棄,老嬤嬤把裴少俊放出來,直接不管了。

李千金更加大膽,趁父母不在家,直接跟裴少俊私奔去長安,偷偷住在裴家後花園,七年時間生下一兒一女。

又一年,清明節時,裴少俊的父親裴行儉發現了李千金和兩個孩子,非常憤怒,要求裴少俊休妻。

李千金大膽地陳述“我們本就有婚約,怎麼能說是私奔我們就是天賜的良緣”

但是李千金一個人大膽也是徒勞無功,裴少俊依然寫下了休書,把李千金趕回洛陽家中,但是把自己的孩子留了下來。

等到裴少俊狀元及第,當上了洛陽縣尹,重新開始尋找李千金。

而李千金父親為她撐腰,裴行儉知道了李千金的身份,帶著兩個孩子前來賠罪,李千金看在孩子的份上,認了裴家。

大家有沒有覺得這種故事很眼熟

這不就是現代的狗血劇嗎

太平公主剛被李千金的無腦雷的不輕,突然聽到沒聽過的詞彙,有些疑惑“狗血劇狗血和戲劇有什麼關係”

“民間說狗血可以辟邪,東漢風俗通義中談到秦德公殺狗的故事,就說過作伏祠,殺狗磔邑四門,以禦蠱災,就是把狗剁碎了布置在城池的四個方向,但是這跟戲劇有什麼關係殺狗

辟邪的戲劇”

上官婉兒說著也覺得不像,天幕剛剛說的故事明明就是愛情故事。

武曌笑了笑“也許就是辟邪,給李千金的腦子驅驅邪。”

上官婉兒若有所思“有道理。”

都糊塗私奔還給男人生了兩個孩子還被休,被休之後還能原諒,這腦子是需要驅驅邪。

果然,我們現在玩得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這種為愛私奔私定終身帶球跑生娃被棒打鴛鴦強行拆散重新複合原諒大團圓結局,千年以來的套路一點沒變。

私奔、私定終身、棒打鴛鴦都能理解,帶球跑是什麼意思

各朝小說家從中尋找寫作的技巧,開始瘋狂做筆記。

而被參考的白居易有些生氣“女子私奔後不會容於夫家,夫家就算接受孩子也不會接受女子,我的原作哪裡有這大團圓結局,這不是誤導閨閣女子嗎”

井底引銀瓶是白居易所創作的一首中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

詩歌記錄的同樣是與“琵琶女”類似的女子不幸的命運,因為牆頭相遇,女子與男子私奔,結果不容於夫家,隻能委身為妾,沒資格參加家族祭祀,也沒有被尊重。

在詩歌的末尾,女子後悔了,並且勸後來人“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寄言癡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大唐的風氣已經比後麵的朝代好很多,相對來說是允許自由戀愛的,隻是婚事依然必須經過父母同意,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序便是“止淫奔也”,顯然對私相授受是非常不支持的,寫這首詩就是為了勸誡天下女子不要跟人私奔,結果被元朝的文人改得完全相反,給了女主私奔的勇氣和好結局,變成了支持私奔。

石君寶的魯大夫秋胡戲妻,又稱為秋胡戲妻,源自西漢劉向的列女傳。

這個梗大家也會覺得很熟悉。

秋胡是魯國人,無錢無勢,迎娶羅梅英後,新婚三日就被拉去充軍,一去十年音訊全無,留下羅梅英在家操勞照顧婆婆劉氏。

這時有李大戶垂涎羅梅英美色,謊稱秋胡已經戰死,以免除羅梅英父親債務為條件,還給出財物,換取羅梅英改嫁。

羅父接受,誘騙婆婆劉氏也接下財物,但是羅梅英堅決反對改嫁。

在這種艱難地堅持中,秋胡從軍後已經升官成為中大夫,得到了國君的重金賞賜,升官發財就榮歸故裡。

回鄉途中,秋胡在桑園遇到羅梅英,夫妻二人都沒有認出對方,秋胡趁四下無人就言語調戲羅梅英,被羅梅英嚴詞拒絕。

等回到家中,秋胡才發現自己調戲過的女子竟然是自己妻子,而羅梅英為此非常憤怒,認為秋胡人品不端,讓秋胡寫下休書。

秋胡為之十分不理解“我已是中大夫,日後你成為我的妻子,夫榮妻貴,還可以當誥命夫人,為何要我休妻”

羅梅英依然為秋胡調戲自己憤怒“我

不稀罕當什麼誥命夫人,你隻把休書寫來便是”

兩夫妻爭執不休,羅梅英認定丈夫人品輕浮要他休了自己,秋胡反而堅定地認為妻子品性貞節就是不休。

爭執中,一直打羅梅英主意的李大戶又來了,而且還帶著羅梅英的父母,再次一起來逼羅梅英改嫁。

李大戶先進門,一進來就問羅氏,你想好沒有你夫君已經死了,不如改嫁給我,帶你一家吃香喝辣的,保你富貴無憂。”

秋胡聽到自己被一個陌生男人說自己死了,問羅梅英“這李大戶是誰來我家作甚”

“來逼我改嫁的。”羅梅英一聲冷哼,對兩個男人都看不上。

秋胡對差點搶走妻子的男人毫不留情,開口就讓自己的隨從抓人

“來人,抓這李大戶去官府”

李大戶被抓了還一臉懵,而隨後趕來的羅父羅母看到秋胡後心虛又驚訝“女婿,你竟然還活著”

完全不敢再提讓羅梅英改嫁的事。

但是羅梅英反而堅定要和離。

羅父羅母也不理解,昔日秋胡被傳死訊,那麼艱難時不願意改嫁,怎麼現在秋胡榮歸故裡反而要改嫁

“都怪我,是我的錯。”秋胡把自己回家途中的輕浮舉動說完,再次向羅梅英道歉。

“是老身沒教好兒子,都怪我”婆婆劉氏哀求著羅梅英,“你就原諒秋胡吧”

最後,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

最後羅梅英當然是選擇了原諒

又是一個大團圓結局

原作者石君寶撓撓頭總覺得天幕的語氣奇奇怪怪難道大團圓不好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羅梅英堅貞,秋胡浪子回頭金不換,豈不是絕配

馬致遠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又名青衫淚,源自唐朝詩人白居易及其琵琶行。

白居易又來

他好想說放過我吧

他的弟弟白行簡笑嘻嘻“還好,我的李娃傳已經成書了,後人沒法學。”

白居易突然表情詭異起來“元朝的文人不會是學的你吧”

李娃傳講述唐玄宗年間的名妓李娃與所愛士人滎陽公子曆經磨難,終於圓滿結合的故事,也是大團圓結局,跟這元朝戲曲的風格很像

白居易造福了多少人,從唐宋元到日本,若是登記版權,彆人學一下他就得交錢,白居易靠著版權都能成富翁了。

這個青衫淚算是白居易的同人故事,因為講述的是白居易與官妓裴興奴的故事

曆史上的白居易被貶,遇到了琵琶女,寫下了琵琶行。

但是元雜劇裡,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後,裴興奴發誓為白居易守節,老鴇貪圖茶商劉一郎的錢財,合謀起來造假,偽造白居易家人的筆跡給裴興奴寫信,謊稱白居易已經病死。

裴興奴悲痛欲絕之際,老鴇把她賣給了劉一郎,隨著一起南

下。

南下途中,白居易好友元稹恰好來探望白居易,一起泛舟湖上,聽到裴興奴正在悲傷地彈琵琶,元稹告訴了白居易,白居易與裴興奴相認,才知道自己被假傳死訊。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此後,裴興奴被白居易帶走,元稹回朝後將此事稟告皇帝,皇帝杖責老鴇,流放劉一郎,讓白居易官複原職,給了裴興奴側室身份。

白居易有點想罵人。

自己寫個詩,還變成了戲本子裡的“男主角”,又是青樓女子又是側室的,他在後人眼裡就是這種風流形象

元稹哈哈大笑“托你的福,我也有了戲份。”

白居易被刺激多了,反而沒那麼生氣“彆急,沒準你還有大戲。”

白行簡繼續刺激哥哥“兄長可真是受歡迎,大家都很喜歡你”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這個石君寶還該寫過白居易弟弟白行簡的李娃傳,改成了雜劇李亞仙花酒曲江池。

不過白行簡最出名的其實是他的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陰陽交歡嘛,沒錯,這是一本房中術書籍,被稱為“唐朝色情文學的巔峰”,可以與遊仙窟有的一拚。石君寶怎麼不改這本書呢,古人還是保守了點啊

白居易先是哈哈大笑“阿憐,元人也很喜歡你。”

緊接著就聽到了房中術書籍,還是色啥巔峰

白居易的臉色漸漸慘白“完了,白家的清譽,完了”

白行簡表情訕訕“這種房中術天幕怎麼也說,萬一後世人真排了戲,豈不是連累我”

元稹笑得眼淚都要出來了“恭喜兩位白兄,天下聞名了”


最新小说: 我!太古爐主!鎮壓諸天十萬年 異界:開局網購技能,買下獸耳娘 貧窮的我靠揀垃圾飛升 玄幻:開局撿到一隻貓耳娘 混沌仙魔道 哪吒:猴子,咱去西天斬神搶經吧 深夜隔壁學長困密室親 美食情報王 吞天爐 噓,京兆府來了位女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