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章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17_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 > 第 156 章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17

第 156 章 文學與文化影響力17(1 / 2)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提起清朝的文學作品,最出名的就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來自清朝的紅樓夢。

但是紅樓夢未完,被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現代是不認可的,張愛玲曾在紅樓夢魘提到人生三大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後人根據紅樓夢魘補充為“三恨紅樓未完”。

北宋彭幾,是一位飽讀讀書的音樂家,看到天幕非常驚喜“一向是我崇拜彆人,沒想到後世人如此崇拜我,還模仿我的文句”

彭幾曾經對朋友說過“吾生平所恨五事。”

朋友問原因,彭幾說“一恨鰣魚多骨,第二恨金橘太酸,第三恨蓴菜性冷,第四恨海棠無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表達出對白璧微瑕、美中不足的遺憾。

所謂“曾子固不能作詩”,是說與他同時代的散文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其文學成就詩歌不如散文,故有此歎。

彭幾特彆崇拜名人,還會專門去模仿彆人,可以算是古代的“狂熱粉”。

他初次見到範仲淹的畫像,驚喜異常,看到範仲淹的胡須造型不一般,受到了啟發“有奇德者必有奇形。”

回去之後,就把自己的胡須捋成範仲淹胡須的形狀,得意道“大略似之矣。”

後來彭幾暢遊廬山,又在太平觀見到狄仁傑的畫像,這時又有了新的發現,發現狄仁傑的眉毛不一般“眉目入鬢”。

他再次受到啟發,想起了相書所說“翠眉入鬢,位於公卿。”

回頭就請人把自己的眉毛整成狄仁傑式樣,到處招搖,一時成為文人笑談。

朋友看看天幕,又看看頂著“名人同款”的彭幾,覺得非常神奇。

連彭幾都有人喜愛難道追逐名人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清朝的文字獄咕咕已經說過,整體來說,清朝的文化管製非常嚴格,紅樓夢算是清初少有的精品,其他我們熟悉的作品都是清朝晚期的。

我們先來說說清朝的文化背景。

弘曆臉色一黑,神色晦暗莫測。

雖然他經常自比祖父,但是自己心裡清楚,自己一些文字上的管控比祖父嚴苛許多,天幕恐怕說起他又沒什麼好話。

清朝皇帝裡最出名的兩個,康熙與乾隆,在文學領域各有成就。

康熙頒布了康熙字典,乾隆編纂了四庫全書和二十四史。

清乾隆時期頒布正史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皆為紀傳體史書,合稱二十四史。總計三千二百四十三卷。

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曆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曆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

,計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劉徹看向了自己的太史令,現在的太史令還是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但是因為天幕之前的讚美,司馬遷也被劉徹要求一起上朝。

劉徹看著自己朝中的人才,心裡美滋滋地想著若是讓司馬遷這位史學祖宗把大漢、把自己寫得更好點,豈不是流芳百世

劉徹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但是司馬父子已經被天幕透露出的消息刺激的似乎傻了一般。

司馬遷有些不可置信一不小心還成後世史書的標準了

司馬談樂瘋了“我兒實在是優秀為我司馬家光耀門楣了”

清初,從清軍入關剃發令⊿⊿”開始,到故意威懾江南士族殺雞儆猴,殺死了一大批文人。

明末四大文士,投降的錢謙益、侯方域因為與秦淮名妓的愛情故事被廣為流傳,反而是抗清而死的方以智少有人知。

而方以智的姑姑,著名的明末才女方維儀,17歲嫁人,18歲守寡,19歲喪女,孤獨的守寡到了83歲,寂寞孤獨終身。

姚孫棨父母“什麼我兒明年就要死了”

他們剛剛與方維儀定親,對方正是17歲,這豈不是意味著對方明年就要守寡

“這女子命不好,又克夫又克女,我們可不能要”姚孫棨父親心疼自己兒子,頓時埋怨上了未來兒媳婦,有了想退婚的衝動。

被攙扶在室外躺在搖椅上看天幕的姚孫棨聽到未來妻子的命運,眼裡閃過一抹憐惜,想要說些什麼,一開口,卻猛烈咳嗽起來,惹來父母連忙喊府上大夫看病。

不得不感慨當男人真好,在古代對女子的“七出之罪”裡,女子“有惡疾”就可以被休妻;而男子有惡疾還可以娶妻衝喜,死了還要怪新媳婦克夫。

方維儀嫁人之前丈夫姚孫棨已經久病纏身,病了6年臥床不起方維儀嫁人後沒多久姚孫棨就病逝,不好說是不是為了娶妻衝喜,最後隻留下一個病秧子的遺腹子,但是很可惜,一個種子不好的幼苗注定有點遺傳病,女兒幼年夭折。

不過大家可不要學哦,現代一般重病都會說不能行房事,比如傷筋動骨一百天,也是不能行房,這種衝喜就是送命。放在古代可能就是怕一病沒了趕緊留個後代,卻不想想,人病了那麼多年,種子怎麼可能健康。誰家發黴生病的種子種地裡還能養活的。

姚家人原本在嚷嚷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怪方維儀命不好克死丈夫還克死女兒,誰知道天幕突然緊接著說起了“發黴生病的種子”,一時間如遭重創。

原來,還是他們衝喜把兒子衝死了嗎

“說得也是,那麥子如果發黴了種在再好的地裡也長不出好苗。”一位種過地的家仆下意識想起莊稼活,一說起來,惹來姚家父母惡狠狠的眼神。

在方家後院,方維儀的大姐方孟式非常生氣“這姚家人完全是騙人隻說了姚孫棨身體不好,卻沒說

不好成這樣子,嫁過去就要守寡,誰家女兒願意跳這個火坑”

此時的她對自己的未來並不知情,還不知道自己的命運還沒守寡終身的妹妹好,為妹妹的夫家頗有怨念。

方維儀惆悵而無奈“可是現在,婚約已經定了,又怎麼能取消。”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即使知道了自己的命運,又能如何。

方家如果違背婚約,在桐城這個注重名聲的地方,要被所有人恥笑的。

正說到這裡,天幕卻又提到了方孟式。

桐城方家才女濟濟,但是在明末亂世,結局都不太好。

方維儀的大姐方孟式也是才女一枚,嫁與山東布政使張秉文,張秉文在清兵圍攻濟南時力戰而亡,方孟式能走不走,最終投水殉夫,同樣沒落得好下場。

方孟式已經結婚,特意回娘家是為了操持妹妹的婚禮,聽到自己丈夫的死和自己的結局,眼前一黑,差點當場倒地。

這一下輪到方維儀攙扶住姐姐,想安慰卻說不出話來,最後兩姐妹抱頭痛哭。

還有方維儀的弟弟方孔炤,官至湖廣巡撫,對大明王朝忠心耿耿,屢立戰功,同閹黨魏忠賢抗爭,堅貞不屈,明亡後誓不事清,隱居山林,著述而終。

方孔炤而兒子就是方以智,方維儀喪夫喪女後回娘家,撫養著侄子長大,為弟媳吳令儀整理遺作手稿,編輯成秋佩居遺稿傳世;一邊教導弟弟夫婦留下的一雙兒女,侄兒方以智在她的教導下,成為與顧炎武、黃宗羲和王夫之齊名的大學者;侄女方子耀則儘得方維儀真傳,成為了繼她之後的書畫俱佳的才女,並有寒香閣訓子說傳世。

天幕放出了方維儀的一首詩

從軍行

玉門關外風雪寒,萬裡辭家馬上看;

哪得沙場還醉臥,前軍已報破樓蘭。

而這隻是方維儀眾多優秀作品中的其中一首。

“好詩”姚孫棨一陣叫好後,猛地激烈咳嗽起來。

姚家人忙著給他端茶喂藥,而方家人感慨之餘越發不舍,自己女兒如此出色,卻剛出嫁就要守寡,這豈不是折磨她

方維儀反而並沒有關注自己有沒有守寡,癡癡地看著現在的自己還沒有寫出來的詩,突然覺得自己的婚事也不算什麼了。

方維儀回到娘家後,與自己家中姐妹一起收集整理了古今女性的作品,編輯成了宮閨詩史,這才得以讓許多女詩人女詞人的作品得以傳世。

李清照深受感動。

方維儀比自己的人生還要艱難,但是卻飽含大愛,還收集古今女性的文學作品傳世,這讓她受到了一些啟發。

自己不應該沉迷個人的小情小愛,應該創作更多作品傳世,隻要她的筆還能寫,她就要一直寫下去

再比如金聖歎,20世紀新文動中,文學史家讚揚金聖歎,胡適認為他是“大怪傑”,有眼光有膽色,林語堂稱他是“十七世紀

偉大的印象主義批評家”,但是清朝有意威懾江南士族,逮捕金聖歎等7個士人,在江寧會審,嚴刑拷問,以叛逆罪判處斬首;

清初的江南士族齊齊恐慌起來

7人被以叛逆罪斬首,除了金聖歎還有誰

“這滿清蠻夷,果然是殺性難改,這豈不是要把全天下的漢人殺光才滿足”

儘管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滿清入關屠城,但是點名道姓的被殺,聽到一位位明末的名人被殺,近的仿佛下一個就是自己的死期。

明末的大量文人、名家被殺,也讓文化出現了斷層;

但是滿清不會在意,他們隻在意自己的統治夠不夠穩固,所以入關之後,依然不改。

整部四庫全書共著錄年修到1782年,沒有刻印,隻有寫本,分裝三萬六千冊。

四庫全書是集大成者,但是知道為了編纂這一套書,燒毀了多少書,修改了多少曆史,又殺了多少人嗎

乾隆皇帝弘曆登基之後,他一麵仍采取高壓政策,一麵又大力標榜文治,屢舉特科以羅致才士。

這種一邊采取高壓政策一邊標榜“文治”的兩麵派,具體表現在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中表現得淋漓儘致。

天幕放出一則表演

臉上頂著“乾隆”兩個字、身穿黃色龍袍的小人,對著漢人笑嘻嘻“隻需要交出你們家中藏書,一切既往不咎。”

有些人真得相信了帝王的仁慈,雙手跪地,舉起家中被認為含有反清思想的書籍“陛下全部在這裡了我們買書的時候並不知情,並沒有反叛心思”

“乾隆”小人派兵接過書籍,很快立刻翻臉“家中藏有反清書籍還叫沒有反清斬”

一群小人舉著大刀將跪下的人包圍起來,大刀朝著小人頭上砍去,人頭滾滾落下,地上一片血色。

哪怕天幕是動畫,是很滑稽的小人,弘曆依然看得大為光火。

“放肆”

弘曆指著天幕罵,很想勒令全天下人都不許看,可是他知道,管不到的。

就算不看,還能聽到。

天幕的聲音,哪怕在沒有窗戶的牢房也無孔不入。

弘曆氣得摔了桌上的硯台,可他知道憤怒不能解決問題,冷冷按捺住憤怒,繼續觀看。

而且,在修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統治者給漢人洗腦的目的,館臣們對一批書籍進行了大量篡改,各處篡改數量之大,是相當驚人的。出於維護其統治的考慮,清政府在修纂四庫全書時,還把不利於其統治以及有民族反抗意識和思想的書籍大量銷毀。

以修書名義而禁書,即“寓禁於征,寓禁於修”,這也是清朝統治者的一大發明。

乾隆帝大規模禁毀曆史文獻,便是在為四庫全書征集遺書的幌子下進行的。

天幕用紀錄片和詳細的數字展示了那一段殘忍的歲月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下詔:明季諸人書集,詞意抵觸本朝者,自當在銷毀之例,節經各督撫呈進,並飭館臣詳晰檢閱。朕複於進到時親加披覽heihei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最新小说: 渣爹彆哭了,媽咪去吃國宴了 終焉神戰 我的轉生不對勁 長公主要造反 東北邪乎事兒 錦帳鎖歡 副本求生:我靠善良殺瘋了 開局扮演惡雌,獸夫紛紛淪陷 協議結婚:影帝暗戀我十年 頂流男神:從製服狗仔到娛樂圈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