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趙光義失望,宋朝民間的創作者也有些失望。
綠窗新話的編者風月主人,低頭看看手中的書,冥思苦想。
他的書寫了大量的人鬼戀愛故事,因為市場上喜愛“風月”,是一本非常風月的誌怪小說,還比較受歡迎,本以為天幕會提一筆,卻完全沒提,失望中又有些了然。
天幕好像更注重原創,他雖然寫了很多市井鬼怪,但是大部分故事都是節錄或改寫前人誌怪、傳奇、野史筆記而成。
比如劉阮遇天台女仙原出幽明錄,玉簫再生為韋妾原出雲溪友議,崔生遇玉卮娘子原出玄怪錄,星女配姚禦史兒原出異聞集等等。
“原創,我宋人
難道不能原創”風月主人突然升起一股拚比心,不,我可以。大宋以文治天下,我也是大宋文人,必須可以”
現在我們來到明清,明清時期,開始有了大家熟悉的僵屍小說。
先說明朝。
明朝的誌怪小說也很有特色,出現了三種類型的小說彙編。一種是嘉靖年間,彙集了唐朝傳奇的虞初誌,裡麵也有收錄鬼怪小說,比如周秦行紀、離魂記、東陽夜怪錄,都是名篇佳作,文學水平比較高;
第二種是以王世貞所編的豔異編為代表的“豔異”類小說彙編。“豔”指的是香豔的情愛故事,“異”指的是奇怪不合常理的故事,比如各種鬼怪小說。在豔異編的影響下,還出現了廣豔異編、古豔異編和續豔異編;
不過發展到後期,逐漸突出“豔”而忽視“異”,變成了重點以“豔情”為重心的小說彙編。
嘉靖皇帝朱厚熜“”
為什麼,每次一到大明,一到嘉靖年間,畫風突然大變
他好不容易堅持上朝不修道了,大臣們譴責的眼神看得他又想回去煉丹了。
但是一想到繼續煉丹要被罵,朱厚熜還是強忍著不悅,繼續聽著,腦子裡在瘋狂罵文人。
第三種就是主要以誌怪小說為編纂主體的說郛。
明朝的鬼怪小說比較矛盾。一方麵因為明朝以理學為主,鬼怪小說中說教意味濃重;
另一方麵,因為朝敗,帝王荒淫,明朝自中期開始,社會上流動著對物質的享受和感官刺激的潮流,社會上性病流行。賣春宮圖、的店鋪隨之出現,好男風的習俗盛行。
上行下效,“好色”之風蔓延,明朝的“鬼怪小說”會著重寫“女鬼”的美貌,和男主對“女鬼”美色的心動,後期的交往與唐朝時更重感情與功名不同,更重視“相與歡”,也就是肉欲刺激的層麵。
荊咕放出幾篇作品,套路非常雷同。
一開始是男子孤身一人,在荒郊野嶺、在破廟、在橋上、在雨夜、在老宅子裡,各種地方,豔遇某位可疑女子,或者說是“女鬼”。
然後重點描述一番女鬼多麼多麼美豔
交談,拉扯,再次進入重點寬衣解帶上枕席。
關於如何上枕席,描繪的手法非常豐富“抵夜同入小閣,遂偕繾綣”、“張目挑之,遂偕枕席”、“延始懼而竟莫能自製,相與歡”
朱元璋看得雙眼木然。
他已經對後代子嗣的好色無語了。
一個個不缺女人,為什麼還能如此荒淫
皇帝都沒帶好頭,難怪天幕說“上行下效”
但是主播也很無語。
荊咕歎氣其實咕咕真得很不想再說了,這樣容易讓人懷疑主播是什麼不正經主播,隻知道看豔情小說。
但是,真的逃不過誰能想到我講個鬼
怪小說都能遇到這種題材
陰嫚公主十分同情“這個咕咕也是不容易,看這種小說,又不好看又惡心人。”
嬴政的眉心跳了跳,看向六國之人眼裡帶著深思。
若是六國貴族都是這種好色之徒就好了,他打下六國可能比現在更快。
劉徹看笑話看得很開心“這明清,嘖嘖,真是比我們大漢差遠了。”
大臣們交頭接耳“我們還是自己動手寫吧,就像大唐文人一樣,多寫點好的,正常的。”
“不然後世子孫看得全是明清那種小說,苗子都得長歪了。”
“指望後世子孫不行了,後世文人全抄漢唐的,我們大漢文人不能比不過大唐。”
話說到這裡,文人互卷的氛圍就烘托起來了。
一時間,連什麼政鬥什麼風雅上青樓都沒興趣了,他們有更偉大的事業寫作為後世文明延續而寫為後世子孫洗眼而作
要是明朝皇帝能看到,咕咕一定要跟老朱提提意見,彆總是想著約束女性,看看你們大明的男人,簡直憋得要變態了似的,一個個像色中餓鬼,連女鬼都不放過要搞黃色,真得是。
要纏足,還不如給男人纏。白天抬轎子去朝廷上朝,下朝了抬回家繼續辦公,讓他們沒時間去耍流氓,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像我們現代,工作996,007的,半夜零點還在加班,累得連生孩子的興趣都沒了,直接解決問題。
朱元璋還真是瘋狂心動。
他自己都加班,官員憑什麼不能加班
下朝還有時間去狎妓,真是太閒了。
朱元璋陰森森掃過一群大臣,覺得上梁不正下梁容易歪,他要先正正上梁,讓他們忙到沒心思想那門子事。
明朝的誌怪小說非常豐富,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也有著誌怪錄,侯甸著西樵野記,陸粲著庚巳編,陸采著冶城客論,王同軌著耳談,錢希言著獪園,都屬於誌怪小說裡的精品。
到了清朝,最經典的誌怪小說要數蒲鬆齡的聊齋誌異,袁枚的子不語、續子不語,和邦額的夜譚隨錄,李慶辰的醉茶誌怪,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等等。
僵屍作怪的小說不是明清才有,唐朝時期就有,但是明清是最多的,約有20多篇。
為了給網友來一點童年的“美好回憶”,荊咕特意放出了熟悉的僵屍畫麵。
深山義莊上,半夜棺材自己打開,一個人突然直挺挺地從棺材裡坐起來
他猛地一腳踹飛棺材蓋,從棺材裡直挺挺地跳了出來。
一身藍色的官袍,一頂黑色烏紗帽,雙臂往前直直地伸著,指甲黢黑一看就有劇毒;唇邊有獠牙,看到活人就咬脖子吸血。
他膝蓋不能打折,隻能直挺挺地跳躍行走,但是一跳如同飛翔,十分快速
伴隨著熟悉的陰森音樂和僵屍跳畫麵,天幕下不同地方響起了尖叫
“啊”
玄燁聽著後宮傳來此起彼伏的尖叫聲,有些頭疼。
再往前看,已經有大臣直接嚇暈了過去。
是的,男人們礙於形象沒有尖叫,但是在那僵屍從棺材猛地跳出來時,恰好身後一名藍袍官員拍了拍那位大臣的肩膀,大臣回頭一看,差點以為身邊也有僵屍,當場嚇得昏倒了。
玄燁一邊吩咐太醫救人,一邊突然覺得大殿氣氛陰森了起來。
再看麵前的官袍,十分不順眼,尤其是藍色
我們現代常說,為什麼主要看到的僵屍是清朝僵屍
根據清代袁枚在子不語記載僵屍可以分成八個晉級過程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遊屍、伏屍、不化骨。
僵屍剛開始屍變,臉色發紫,即“紫僵”。幾個月後,可以升級成一隻長滿白毛的白僵。數年之後,飽血的白僵渾身脫去白毛,長出黑毛,升級為“毛僵”。跳得可以飛起來的僵屍,就是花了幾百年時間修煉而成的“飛屍”。我們常見的僵硬地跳躍行走的僵屍形成時間大概是100500年。那麼根據香港電影出現時間倒推,剛好是清朝年間。
袁枚哈哈大笑“不錯不錯,十分有道理。”
隻不過,他這個老祖宗有些倒黴。
現在看了後世的僵屍,回頭還得看大清的官員,讓他有些不想麵對。
尤其是晚上
蒲鬆齡的聊齋誌異中,“屍變”就是非常經典的僵屍詐屍。
聊齋誌異是華夏古代誌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著“空前絕後”的美譽,在海外流傳非常廣。
日本江戶時代的上田秋成非常喜歡,著作的雨月物語被譽為日本怪誕文學的最高傑作,被稱為“日本的聊齋誌異”。
聊齋誌異流傳到日本後,不少作者模仿和改寫。比如1786年都賀庭鐘改編了聊齋誌異中的恒娘篇,1792年森島中良發表的作品凩草紙共9篇作品,其中有7篇是仿寫的聊齋誌異;
還有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酒蟲仙人等作品取材於聊齋誌異,太宰治、火野葦平、小山內薰等人都曾創作聊齋誌異的翻案小說。日後“第三新人”派旗手作家安岡章太郎代表作私說聊齋誌異就是對聊齋誌異和蒲鬆齡的再創作。
蒲鬆齡笑眯眯一邊喝著茶,一邊搖著蒲扇,麵前簡陋的茶桌上放著紙筆,對麵坐著一位講故事的老農。
“先生,天幕在說你,那些日本人都模仿你的作品寫作咧。”
蒲鬆齡心情很好,雖然科舉上一生無所成,但是自己喜歡並且為之傾注心血的小說得到了如此高的評價,讓他覺得這一生沒有白白虛度。
“是啊,他們算是我那不成器的弟子,不拜師就偷師。”蒲鬆齡故意說著,老農,還有茶館裡其他客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起日本人的行為起來。
蒲鬆齡的心思卻已經不在茶館裡,已經飄到了幾千年後,仿佛看到了那一個不分國彆都喜愛自己小說的世界。
想到這裡,蒼老的臉上笑開了花
以上隻是講解比較經典的誌怪小說,華夏古代的誌怪小說各朝各代都有很多,遠遠不止這些。
可惜。
熟悉的兩個字,再次讓古人齊齊心裡一跳。
我們能看到,原本華夏自先秦以來,神仙鬼怪文化從未斷絕過,各朝有各朝的特色。
到了華夏近現代以來,代表了古代人詭譎想象與智慧的妖怪文化,在“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和科學、唯物主義的鉗製下,已逐漸隱退沉寂了。
但是日本對待妖怪文化的態度與華夏幾乎完全相反。
趙匡胤有點心虛。
這種排斥神鬼誌怪文化的觀念,不會又是宋朝的鍋吧
但是宋朝除了上層不喜歡,民間寫得也挺多,不算吧
日本在經曆了繩文平安室町江戶近現代幾個時代的發展後,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妖怪文化”。
19世紀90年代,井上圓了發起並成立了“妖怪學”,日本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把妖怪作為一門學問加以研究的國家,日本妖怪學也開始呈現多元化的發展。
蒲鬆齡猛地回神,蒼老的眼裡放出精光妖怪學
是啊,紅樓夢都可以有紅學,他的聊齋誌異為什麼不能有妖怪學
明明華夏自己有這麼豐富的妖怪文化,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妖怪學
除了傳統的純文學創作外,京極夏彥等小說家將推理小說和妖怪元素結合起來,使日本的妖怪形象通過小說的演繹得以升華和加深,這樣一來,妖怪小說不僅拓寬了日本妖怪文學的範疇,更推動了妖怪文化的發展。
到了新時代,在電影、動漫、遊戲等新載體的推動之下,妖怪文化成為了日本的“名片”,在各方麵發力。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等動畫片裡,不斷出現童話般美好的神靈妖怪世界,讓人心生向往;夏目友人帳滑頭鬼之孫等動漫在中國90、00一代深受喜愛等;還有各種遊戲,讓日本的鬼怪廣為人知。
日本妖怪文化與多產業多領域的結合使日本妖怪走向了大眾,走向了市場,走向了世界,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文化價值。
在妖怪電影上映的時候,大量的黑頭發、黃頭發的觀眾熱情地買著電影票進去觀看;
離開電影院,看到了與電影中一模一樣的妖怪周邊,大方地掏錢購買;
在家中看到鬼怪動畫片,一邊吃飯一邊沉迷地觀看,看到需要收費的,毫不猶豫充值,看到喜歡的角色出周邊,再次掏錢
還有遊戲,為了喜歡角色的一套好看的皮膚,再次掏錢
“原來這鬼怪都有這麼多人喜歡”
陰嫚公主大為震驚。
她覺得自己算是很能接受新事物了,但還是沒想到那種奇形怪狀的鬼怪都有人買回家,雖然小了很多,但是有的分明就是骷髏吧骷髏也能買回家的嗎
u想看西羚墨寫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162章文學與文化影響力23嗎請記住域名
“他們都不怕嗎”
“連兵馬俑都能放在床頭,有什麼會怕”嬴政至今仍然忘不了,自己陵墓中的兵馬俑出現在酒店臥室的每個角落時的那種衝擊。
陰嫚公主“”
扶蘇同樣被震撼的不輕“後世還真是百無禁忌。”
李斯微微一笑“陛下,若是大秦的鬼怪也能賣出那麼多錢,臣也喜歡。”
嬴政反應非常迅速,立刻拍板“先做一批兵馬俑玩偶,賣到民間試試”
天幕幫兵馬俑打的廣告,不借此功夫給國庫掙掙錢白白辜負了天幕的好心。
我們的鬼怪文化從先秦時代已經誕生,卻因為儒家提倡“子不語怪力亂神”,而被越來越不重視,最終被列為封建迷信,被日本重視,成為了日本的代表性文化,不僅在海外賺了大筆外彙,還賺走了華夏的人民幣。
劉徹痛心疾首“這是我大漢的錢,我們浪費了多少錢”
這都是他打匈奴的錢,竟然坐擁寶山而不自知
“日本人不是喜歡鬼怪嗎,裡麵的玩偶,還有書籍,多寫點,去日本換銀子,不是,黃金”劉徹的眼神精準地落在東方朔身上,笑得第一次這麼熱情,“曼倩,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你不是這麼喜歡編排鬼故事那就好好寫,天天寫,一邊寫一邊給大漢掙外彙。
東方朔“”
愛好變成工作了,痛苦
但是一想起日本豐富的金銀儲量,東方朔快速回血“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這些原本是我們華夏自己的鬼怪文化啊
“這些原本是我大唐的錢啊”
李世民怒拍大腿“日本人用我大唐的鬼怪賺錢,問過我大唐祖宗了嗎沒有”
“既然沒給錢,那我們自己去拿回來。”長孫皇後微微一笑,從善如流地接下去。
這一個“拿”字,就用得極妙。
李世民握住長孫皇後的手“觀音婢說得沒錯,大唐自己去取”
那些布偶、雕塑啥的,欺負大唐人不會嗎
大唐人很會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