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從母係氏族到父係氏族,再到封建王朝,女性的地位是在不斷地下降,這一點從女神的地位就能體現。
獨孤皇後對此頗為厭惡“文人真是閒著沒事乾,隻知道給女神編故事。”
楊堅對女性地位下降不下降,感受不太深刻,但是說到文人亂編故事,還是微微皺了皺眉頭。
“大隋好像沒有什麼文學作品留世。”
天幕點評過隋朝的醫書,還是那楊廣在位時期朝廷編修的,但是文學作品卻沒有。
連那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都有,隋朝卻沒有。
雖然楊堅知道可能是因為隋朝太短暫,有作品可能都歸到了唐朝,畢竟有些文人大臣後來也就職於唐朝,但是心裡還是很介意的。
明明科舉製度是他創立、楊廣加了進士科,偏偏成就的是唐宋,楊堅就有一種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不悅。
楊堅突然說道“朕要鼓勵天下文道,以文取士。那大唐都能成為文人盛世,大隋為什麼不可以”
獨孤皇後心念一動,那大唐有女相上官婉兒,才華橫溢到被後世稱為女文曲星,大隋為什麼不可以
她的幾個兒子都很廢物,但是她還有女兒,大唐的公主可以各有各的才華特色,大隋的公主為什麼不可以
最近,楊廣開始想方設法打壓太子楊勇,而太子因為被天幕劇透,結合其他幾個兒子針對楊廣。
偏偏楊廣不再偽裝之後,暴露了強勢的手段,把曾經的對手再次玩的團團轉。
若不是楊堅、獨孤皇後都還健在,還壓得住,恐怕楊廣這一世能提前上位了。
儘管暫時把幾個兒子壓製了下來,兩夫妻都有些心力交瘁。
曾經對女色還有點其他想法的楊堅,現在彆說女色,看到兒女、想到繼承人的問題,楊堅就頭疼。
想到這裡,獨孤皇後頓覺困擾許久的繼承人問題豁然開朗。
那就,慢慢想辦法實施吧
楚辭天問記載的女歧,無夫而生九子也,是人祖神,後世變成了與小叔偷情生子的淫婦;
女媧命作音樂的娥陵氏、聖氏,也失去了名字和記載,音樂鼻祖成了師曠;
師曠是春秋時期的人,創五律,被稱為“音過,周朝以“禮樂”興國,西周時師曠都沒出生,都沒人懷疑一下商周或者更古老的音樂和樂器是如何誕生的嗎
壽王妃楊玉環,在壽王府上托著香腮,聽到天幕這話有些出神。
她也擅長音律,天幕也說原本女性擅長音律,自己要不要做點什麼
自從天幕說過當今聖上強搶兒媳後,各位皇子都不敢把妻妾帶到皇帝麵前,李隆基被各種嘲諷也開始主動有意避嫌,後宮女眷也有意減少了召見兒媳的次數,也讓楊玉環在壽王府上過得悠閒愜意。
她與壽王是年少夫妻,彼此很有共同話題,正是感情深厚的時期。
楊
玉環想著天幕誇過的大唐公主,又想到了後世寫音律書得到後人誇獎的大明藩王,突然有了想法。
“不知道大唐的音律有沒有傳下什麼作品或者書籍,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我來寫寫”
說做就做,楊玉環立刻令人取來紙筆,開始寫起樂譜來
曾經是女媧釀酒,最後釀酒鼻祖成了杜康。
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記載“女媧摶黃土做人。初,日耕夜息,無歡。女媧憫,化甘露為酒,賜凡間。飲之醇美,解蘆陸勞頓、舒筋血陪伏頃。聚則飲,愈歡。眾念女媧之賜身,調之健,悅之心,感其恩,以酒廳亂敬之。後遂成禮,以酒敬天,自之始。”
除了少數的文獻資料,在南北方民間傳說中口耳相傳,而且依然被許多釀酒業者敬為鼻祖。
我們知道,許多神話發源地的民間傳說,比文人筆下的故事還要可靠。
這一刻,不同時空的文人感覺齊齊被罵。
大唐文人開始甩鍋“肯定是那明清文人,隻會寫,影響的後世人以為我們都這樣。”
大宋文人也開始甩鍋“沒錯,我們都學唐人唐文,才不會亂編故事。”
大明文人“都怪那東漢,滅神伐廟,各種給女神婚配,歪曲曆史,是東漢的問題”
後世的釀酒鼻祖不僅僅有杜康,還有黃帝。
但是,炎帝其實也會。
相傳,黃帝建立部落聯盟後,經過神農氏嘗百草,辨五穀,開始耕地種糧食。黃帝命杜康管理生產糧食,杜康儘職儘責,讓糧食和果樹豐收,但是有一天發現果子爛在樹上,結果汁水變得格外美味,杜康就開始研究,於是釀出酒水。
但是,這與華夏普遍的糧食酒是不符合的,西方才是果酒。而且腐爛的果實根本不可能做酒,做花肥還差不多。
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是黃帝本人創造的酒水。
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論記載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或醪醴如何”岐伯對曰“必配以稻米或五穀,炊之穀薪。穀米者完,穀薪者堅。”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飲者,精神煥發;藥者,強身健體。”
西漢人所著孔叢子有“堯酒乾盅”之句,唐朝人陸龜蒙甚至編了一個關於舜的父親瞽叟用酒加害舜的故事。
相傳是神農所著的神農本草經已著酒之性昧,也就是說酒在神農時代已經發明了。
炎黃曾經也有爭霸的時候,若是有一項技能是神農氏炎帝和軒轅氏黃帝都會,為什麼不能是在他們之前的長輩傳授的
而且,我們再去看其他的古老文明,就能發現,釀酒這種明顯屬於遠古時期采摘果實的後續加工的技能,最初都是女性在從事。
無論是古埃及文明的啤酒,還是古希臘文明的葡萄酒,起初都是女性從事釀酒行業。
女性是古埃及最早的釀酒
師,也是啤酒的釀酒鼻祖。
埃及古物學家海倫斯特魯威克寫道“釀造和烘焙都是女性進行的活動,在墳墓中發現的許多小雕像顯示女性在磨坊裡磨穀物或篩選所得麵粉。”
經過考古文物與各種文獻資料顯示,啤酒最初是古埃及的發明,而且是古埃及女性掌握的技能。最初由女性在家中釀造,到了現代啤酒成為了全世界喜愛的飲品後,才成為由男性主持的國家資助行業。
早期女性對釀造的影響還體現在主持工藝的神靈中古埃及的酒神,是啤酒女神tene,也稱為“內內特”。
在古代巴比倫,婦女從事麵包師、釀酒師的工作,並且經常從事啤酒的商業分銷;
甚至是古瑪雅文明,在公元前1600年,也是女性來使用可可豆釀造不含酒精的特殊啤酒。
還有古蘇美爾人的女神nkasi,和古埃及酒神tene一樣,負責照看釀酒師並確保遵守配方以生產最優質的啤酒。蘇美爾人還有一首nkasi讚美詩,叫做寧卡西讚歌,“寧卡西”是她的名字音譯。
寧卡西讚歌其實是釀酒師唱的啤酒配方,通過口口相傳給後代傳下酒水的釀造配方。
古蘇美爾人釀造的也是啤酒,同樣用大碗盛著,口感更為濃稠,接近粥羹,需要用麥稈當做吸管去吸食,喝酒的時候還要碰杯說:“nkasira”,意思是“向寧卡西致敬”,來表達對這位釀酒鼻祖的尊敬;
古埃及人改造了古蘇美爾人的啤酒配方,創造出了口感順滑的啤酒,因此埃及啤酒最常被稱為世界上的“第一啤酒”,因為它與現代啤酒的共同點多於美索不達米亞的配方。
古埃及的神權掌握在女祭司手中,祭祀離不開酒水,女性釀酒者可以開店賣酒,屬於商人階級,地位要比女祭司低,但仍然是受到尊敬的階級。
而古希臘因為崇尚武力,戰爭頻繁,處於被掠奪的戰利品的女性地位更低,釀酒者的地位也更低。
古希臘的酒神也是男性,但是許多工藝還能體現曾經女性的參與程度,比如現如今依然有的“腳踩葡萄釀酒法”技術。
目前“腳踩葡萄釀酒法”這一項傳統葡萄酒釀造工藝主要是作為一種當地特色,在旅遊城市對外展示。
所謂“腳踩葡萄釀酒法”就是由少女光著腳踩碎葡萄,然後再進行發酵和後續釀造,這一係列工藝遠古時期能從壁畫體現,近一些在意大利近代的黑白照片裡依然還有留影。
由於古希臘男性好戰且喜好飲酒,女性即使釀酒、賣酒,自己卻沒有自由的飲酒權。起初古希臘回家的吻禮,就是為了檢查妻子在家有沒有偷偷喝酒。
而且縱觀華夏史料,也能從中看到女性釀酒者的身影。
周禮天官中記載“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這裡的“女酒”指的是掌管造酒業的女人,“酒人奄”就是“宦官,閹人”,“奚”是奴隸。而且“奚”為女奴,“隸”為男奴,
可以看到,這一時期釀酒的普遍是女性8,男性裡隻有閹人會參與。
這還是廢除了商朝好酒的周朝,周朝下過禁酒令,商朝才是出了名的好酒,酒水也是祭祀神靈重要的媒介,可以想象夏商時期的女酒會更多。
江統酒誥記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這裡的儀狄,是禹時期的掌酒官,禹後來反而認為酒水會導致亡國反而疏遠了儀狄。儀狄和杜康,都是後世認為可能的“酒水鼻祖”。
李清照聽得饒有興趣,心情輕鬆地給自己倒了一杯,自斟自飲“原來釀酒的鼻祖也是女子,難怪我這麼喜歡喝酒,這是老祖宗缺酒友了,我來陪老祖宗喝酒。”
她給對麵也擺上一隻酒杯,滿上,端起自己酒杯給對麵酒杯碰了一下“敬祖宗”
但是,著名曆史學家端木蕻良先生認為“儀狄”為女性,並說像儀狄這樣的女人在那個時代“丈夫應是多數的”。
也有一種說法,說是“儀狄”是禹的妻子,史料多有記載,“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酒醪是用糯米製作的米酒,後世的許多“濁酒”其實都是這種製作法,這才是符合華夏的糧食酒。
太平公主道“戰國策中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從此禹疏遠了儀狄。既然是帝女命儀狄釀酒,若儀狄是禹的妻子,帝女哪裡有資格命令。我還是更傾向於是普通女官。”
大唐的宮中也有各種女官,尚衣掌衣裳、尚食掌膳食,前朝多一個尚酒的女官也正常。
武曌似笑非笑“這就是為什麼天幕說,男人總是想讓厲害的女人都成為某個男人的妻子。儀狄創造了糧食酒,當然也得是君王的妻子。”
太平公主想起曆史上那麼多沒有名字的女性,還不如母係氏族的女性留下的本人的名字。
“那到時可能就會記載成某某氏、某某之妻,而不是女性自己的名字。”
男人什麼也不用做,就可以靠妻子的努力留名青史,可真是很會占便宜
儀狄可能是類似周朝女酒那樣,當時司掌造酒的都是女性。
宋朝時期,後妃多擅長造酒,北宋張溫成皇後、鄭坤儀皇後和劉明達皇後造的酒天下馳名,足以說明真要論釀酒技術,女性不會差。
宋哲宗時期,孟皇後十分委屈“大家都釀酒喝酒,我也是自己釀自己喝,不就是喝醉了一回,不就是酒醉後打罵了宮女,至於把我打入冷宮嗎”
但是她不知道,因為被打入冷宮,極為偏僻,她被人遺忘了。
靖康之恥發生後,孟皇後反而沒有像宋徽宗宋欽宗的皇後一樣被金人擄走,而是有機會跟趙構一起逃走。
衣冠南渡之後,孟皇後還得以在杭州喝紹興酒。
趙構尊孟皇後為“太母”,每月讓人送給她一萬貫零花錢和一百斤好酒。孟皇後喝的不滿足,還會去民間自己掏錢買酒,
可謂是極為喜歡。
還有一位特殊的酒神,就是九歌裡的“山鬼”。楚人信巫,尚酒成風,現如今出土的春秋戰國楚墓中多有酒器,可見飲酒成風。而山鬼“被薜荔兮帶女蘿”,山鬼用葡萄釀酒,然後用葡萄藤和葉子披在身上裝飾自己,就像是古希臘的酒神做成的葡萄藤冠冕。
天幕放出西方酒神巴克斯,除去那神奇的鹿腿,頭上戴著正是葡萄藤編的花環。
再放出山鬼的畫像,普遍也是頭戴花環,結合楚人的信仰,或許她就是楚人祭祀的酒神。
就算曾經不是,在天幕放出來後,大秦的舊楚人直接一口咬定“沒錯山鬼就是我們的酒神就是我楚國的神”
這麼有名的女神,必須是他們楚國的
這裡補充一下葡萄的區彆,華夏本土是有葡萄的,原產華夏的葡萄屬植物有30多種,在周朝已有了家葡萄和葡萄園,已經知道貯藏葡萄和釀酒,並且有了分離酒曲技術。
在當時,葡萄是皇室果園的珍異果品。但是與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歐亞葡萄品種不同,張騫還帶回來了西域工匠,此後開始用西方釀酒法釀造葡萄酒。
“西域的釀酒法不一樣”劉徹好享受,一聽到葡萄酒就來了興趣。但是不需要大臣回答,就想到了張騫。
劉徹微微一笑,自己接了自己的話頭“沒事,朕很快就會知道了。”
他的張騫,真是大才,帶回來好多寶貝
在西方,擅長做生意的歐美人,完全不在意女神是彆人家的,開始挪用“寧卡西”的名字。
198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的anchor釀酒公司利用寧卡西讚歌中的配方釀製出一款限量版的“寧卡西啤酒”。
2002年,英國的“散裝酒保護運動”也將寧卡西的名號拉進自己的陣營,希望能爭取更多的女性走進酒館,喝傳統釀造的手工啤酒。
2010年前後,法國裡昂出現名為“寧卡西”的酒吧,定期舉辦音樂會,每年還舉行6次啤酒節。
歐美人爭奪著蘇美爾人的釀酒女神,華夏人卻選擇將自己的釀酒女神拋棄,後世文人隻記得“杜康”,在詩詞裡各種誇。
在東漢時期,還有女性在家庭釀酒的畫像磚。再往後,女性卻隻有貴妃醉酒、當壚賣酒的傳說。女性不知不覺退出了釀酒行業,一直影響到如今。
深受華夏文化影響的日本,曾經也是女性釀酒,倒是記載了何時徹底驅逐女性。室町時代的釀酒產業劇增,男性以女性體力不足的理由,取代了女性在釀酒行業的位置;
江戶時代,將軍們提倡“男性為大”,甚至頒布女性不得釀酒的條例,直接導致日本的女性釀酒者沒了工作,日本釀酒廠裡的員工們也全都換成男性。
直到現在,日本依然不允許女性進入酒廠最重要的“曲室”參觀。
日本的室町時代是公元1年,對應華夏元朝、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