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畫師現場畫動圖的古人們真以為那女畫師畫得九尾狐成真了,一時間齊齊傻眼。
想要看個仔細時,電腦卻黑屏了。
“啊,九尾狐逃走了”古人還以為,紙麵上的九尾狐逃走了所以才留下一片黑色。
鄧綏看的意猶未儘中,低頭看看自己養尊處優的手她年少時也是學過丹青的,很多年沒畫了,不如回宮後試試
大臣們也在心中暗想我回家也要試試
一想起自己的畫可能真的誕生個小生靈,各個心裡積極性大發。
畫麵再次一轉,變成了眼前戴著vr眼罩的女畫師。
vr頭盔籠罩了女畫師的半個頭部,隻露出下半張臉,看起來就像是戴著神秘的麵具。
畫師戴著奇怪的黑色手套,拿著操作手柄,在整片天地之間作畫。
隨著她的動作,在她手經過之處,一片片絢爛的顏色在她手下綻開,在天地之間凝而不散。
畫師儘情地潑灑著色彩,勾勒著形體,以現代科技繪出一副遠古的女神圖像。
頭發蓬鬆、戴著羽毛冠飾的女神,神態威嚴,充滿了王者氣勢,隔著時空看過來,壓迫的眾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畫師還在作畫,但是女神被畫出來後仿佛與她共處同一空間。
女神是立體的,真實存在的,仿佛是被畫師同樣神異的作畫方式召喚到了畫師所在的時空。
一時間,古人都疑惑了這到底是畫畫,還是祭祀召喚
長孫皇後屏住呼吸許久,最後才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這樣的西王母,比她從史書上看到的單薄的文字要生動了許多。
剛說到這裡,天幕上那片天地的一抹抹顏色成為了一隻隻猛獸。
猛虎,豹子。
它們猛地朝西王母撲過來,西王母張開嘴一聲大嘯“吼”
猛虎和豹子瞬間乖巧地伏下,仍由西王母跨到豹子背上,老老實實當坐騎。
李世民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得又驚又好奇“這到底是不是畫畫怎麼還能有聲音”
但是天幕不會回答他,其他人同
樣不理解。
天幕出現了新的畫麵。
在一個巨大的體育場中,女主持激動地對著觀眾說道“今天,我們有一位特邀嘉賓女媧”
太平公主好奇“難不成真是女媧”
就這麼喊一聲,難道就來了都不需要祭品嗎
女主持帶著大家一起喊“讓我們以倒計時開始迎接女媧10,9,8”
天幕的鏡頭一轉,變成了從空中俯瞰。
在夜景中,燈火通明的環形體育場格外醒目。
更醒目的,卻是那從遠及近、渾身如同火焰組成的巨人
她人首蛇身,快速蜿蜒而來,身形巨大的如同巨人
當她走到體育場附近,古人震驚地發現,體育場還不到她腰際的位置。
“讓我們歡迎媧皇”主持人激動地對著體育場上空的女媧喊道。
女媧微微彎腰,低頭往裡一探,把女主持拿起來放在手心,收到自己麵前,古人這才發現,高挑漂亮的女主持在女媧手中小的仿佛是如來佛祖手掌裡的孫悟空
“不愧是媧皇”武曌激動地站起身來,大聲重複,“不愧是媧皇”
如此偉岸的巨人,比周圍那幾十層高的高樓還要巨大,是天地間最為醒目、最為巨型的女神,誰還敢說女媧不能補天
華夏從未忘記我們的遠古先神,一直在以各種方式傳唱著。
除了繪畫,還有文字,影視劇,愛好者的為愛發電等等。
荊咕每說一句,就放出相對應的作品。
各種與神話相關的衍生小說、漫畫;
各種u主為愛發電製作的山海經sy,攝影,妝容視頻;
還有大製作的影視劇、音樂劇、舞台劇等等。
足以看到現代人對神話的喜愛之情。
“那些神異的畫我們畫不出來,寫文我可以試試。”祝枝山看到天幕上的九尾狐娃娃立刻動筆開始自己畫,結果紙麵上的九尾狐娃娃現在還好端端躺在麵前的紙上,不會眨眼睛,不會搖尾巴,更不會逃跑。讓他好生失望。
失望之餘,看到了後世更多的創作,又來了興致。
他不單單擅長畫畫,文也寫的不錯的,乾脆寫文吧
也有不少閨中女子終於感受到英雄有用武之地了“奴家不識字,也不會畫畫,但是那做衣服、化妝還是會的。奴家也可以扮一會神妃仙子試試。”
更多的是大量的文人和商人,看到了自己的靈感來源和未來的財源。
重頭戲,就是來自國家版本的高科技神話
這就是來自華夏民族的浪漫
這一次,天幕放出了一係列的高科技,是古人沒法學、隻能瞠目結舌地看著的高科技。
首先,請出距離我們最近的月球上的使者嫦娥探月工程,和玉兔號
2004年,華夏開啟
了嫦娥探月工程之後,2007年嫦娥一號順利升空,此後有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等等,不斷地飛向遙遠而又近在眼前的月球,去問候夜空中的那輪皎潔的明月。
玉兔號,是華夏的第一輛月球車。
一次次的點火,在古人眼裡,仿佛是在創造新的神話。
月球上一個個新成員,仿佛是新誕生的神明。
“未來的人都能飛到月亮上,沒準遠古時代也可以”劉徹看得癡迷,眼睛一眨不眨。
這一次,他再次有了新的拜月衝動。
卻不再是為了不死藥,而是為了那未來的“嫦娥”和“玉兔”。
“後世正是漢人,是漢人創造了神話。”東方朔撫須,好一派仙風道骨地說道。
劉徹頓時大為振奮,哈哈一笑“沒錯漢人創造了神話這就是我大漢的子孫創造的神話”
神話中,月神常羲和日神羲和是一對姐妹,我們怎麼能隻探月不探日呢
雖然太陽距離我們更遠,但是華夏依然堅定地讓兩姐妹團聚
羲和號羲和號,全稱太陽h光譜探測與雙超平台科學技術試驗衛星,是中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運行於高度為517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主要科學載荷為太陽空間望遠鏡。
隨著“羲和號”成功入軌,華夏太空探測迎來“探日時代”
當天幕放出那紅彤彤的大火球外圍軌道上,第一次以磁懸浮方式懸空在軌道外圍運轉的羲和號,看著它圍繞著太陽旋轉,仿佛看到了古代的羲和駕駛著六條飛龍拉著的日車,每日從東向西運行,最後到達日落之處虞淵。
羲和矜矜業業,每日準時起準時落;
羲和號循環罔替,仿佛永遠不知疲憊。
有小孩看得不明白,結合著夫子講過的故事,問父母“爹,娘,那個圍著太陽旋轉的就是羲和女神嗎”
“是啊。”她的娘親看著羲和號,思緒飛到了遙遠的太陽上,飛到了更遙遠的幾千年後。
“羲和女神每日辛辛苦苦禦日,你也要好好讀書,才能不辜負女神的辛勞。”孩子父親趁機教育孩子。
小孩狠狠點頭“女兒一定會的”
以前隻有男娃才能去學堂,現在好不容易有機會,她一定好好學
紮著小辮子的女孩羨慕地看著天上的羲和號,腦海裡出現一個模模糊糊的想法等長大以後,她也要去天上,去禦日
探日都有了,逐日還會遠嗎
山海經海外北經曰“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於是我們又有了誇父逐日誇父號
神話中,誇父追逐著天邊的太陽,哪怕是疲倦也不會停下腳步,直到渴死;
現實中,誇父號環
繞著太陽,追逐著太陽的磁場、耀斑和日冕,忠誠地記下每一次的變化。
山海經iddot海外南經曰南方祝融,獸身人麵,乘兩龍。
1想看西羚墨寫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180章華夏五千年神話10嗎請記住域名
漢書五行誌上記載“古之火正,謂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帝嚳則有祝融,堯時有閼伯,民賴其德,死則以為火祖,配祭火星。”
祝融被認為是火神,後來逐漸演變成配祭火星。
於是,就有了火星探測器祝融號
祝融號,是華夏的首輛火星車。
它高度約有185米,重量達到240公斤左右,若是能化為人形,會是一位高高壯壯的人氏。
天幕再次拉近畫麵,放出了祝融號的工作場景。
火星,古人最熟悉它的是在夜空中呈現的紅色,但是拉近之後,才能看到,真正的火星陸地表麵,其實是一片赭色的陸地。
祝融號,看起來隻是一個冰冷的鐵機器。
但是看著那看似冰冷的鐵機器,孤獨地行駛在茫茫一片沒有其他同伴的大地上,突然讓古人感受到了一種使命感。
它是孤獨的,但是依然堅守著自己的職責,如同一位真正堅守崗位的火神。
我們現代雖然沒有既能化鳥又能化魚的鯤鵬,但是我們有“鯤鵬號”
作為龍的傳人,華夏怎麼能沒有自己的龍呢
天幕先放出“鯤鵬號”,又放出兩個龐然大物蛟龍號,夔龍號
這一次,隻能讓古人遺憾。
“這個,真的很難學”
“不過,我們的後世子孫能做到,就說明有希望”
華夏,浪漫與務實並行。
我們一邊說著“中華大地不養無用之神”,每個神明都有自己的職責,連天上的龍神不好好下雨也會被打落凡間,被關押在井龍裡;
一邊以各種現代人的方式,把神話裡的浪漫呈現在21世紀。
神話,曾經是遠古先民的想象。但是,當我們有實力將之實現,想象就成了現實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