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唐莉慌慌張張回到村委,將一摞資料遞到趙扶光麵前。
“局長,我沒收集到多少有價值的資料,鄉裡的街道太複雜了,我走不明白,水利和物產什麼的我也收集得不是很完整,隻從一個老人口中聽到一些故事,好像是說曆史上一個王爺曾在這裡建過王宮……”
“你說啥?!”趙扶光驚訝瞪大雙眼,接過資料翻閱一番,頓時驚喜不已,“唐莉,你幫我大忙了!”
原來唐莉這兩天在涼水鄉誤打誤撞逛到了一個老人家裡,聽老人提及鄉鎮曆史,據說在數百年前,曾有一個朝代王爺在去往封國途中,經過定山縣,見風景優美,於是在當地建了一座王宮。
在定山縣原來的曆史資料裡提到過這個事情,但由於沒找到確切地點,加上王宮遺跡早已在上個世紀的改革運動中被毀,因此遲遲沒有確定王爺究竟在哪裡建了王宮。
不過,唐莉帶來的資料裡,其中有老人出示的文獻內容,裡麵提及涼水鄉存在王宮遺跡,就在一座偏僻果園的旁邊。
並且,文獻還記載著,王爺在涼水鄉建宮期間,曾品嘗過當地橘子,這並非空穴來風,有王爺留下的詩篇作證。
文獻內容與定山縣的曆史資料互相契合,趙扶光不由覺得,這或許是讓涼水鄉出名的機會。
趁著天還沒黑,趙扶光便跟唐莉去找那個老人,通過老人指點,趙扶光找到了所謂的王宮遺跡。
雖然遺跡隻有幾堵破損的青磚牆板,與果園遙遙相對,看著並不起眼,但趙扶光確信,這麵牆板,絕對可以勾起涼水鄉的曆史名氣。
而且,既然王爺留過跟橘子有關的詩篇,那麼隻要把詩篇記入縣誌裡,就可以為涼水鄉定義橘子文化。
要知道,曆史文化這種東西,可是能給產品增加重要元素的。
當晚,趙扶光連夜返回縣委,熬夜將調查成果錄入縣誌,第二天做好樣本後,便拿給周峰過目。
雖然檔案局自從內設了資料館之後,具有獨立的事業職能,但若要行使檔案相關的職權,還是得依賴宣傳部的發報係統。
因此,把縣誌樣本拿給周峰過目,是很有必要的。
“這份縣誌文件看著是很全麵,如果能發出去,自然是好,隻是縣誌檔案工作得歸類於創文計劃,還得看常務部怎麼處理這些資料。”
周峰雖然對趙扶光的工作成果抱著肯定態度,但考慮到常務部對創文計劃有要求,隻能先商量道“這樣吧,稍後我跟常務部對接一下,看看李書記有沒有什麼想法,如果他沒意見,我再安排宣傳部發布縣誌。”
“行,不著急,麻煩周部長了。”
趙扶光很想讓外界看到這份成果,但他並不著急,畢竟他內心清楚,在縣誌發布之前,他還有一件事還沒做。
那就是給縣誌賦能,發揮招商的功能!
事實上,趙扶光從幾天前就已經明白,就算發布縣誌,也不能夠改變大眾對檔案工作的偏見。
縣誌寫的再好,創文工作做的再完美,也不會有太多的乾部覺得檔案局有利於發展。
畢竟政府也是要賺錢的。
說白了,如果你的部門無法創造利益,那麼彆人還是會瞧不起你。
而檔案局本身,做的隻是文化工作,無法在資金問題上決策。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