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不太喜歡《繁花》…
相比較之下,他更喜歡《漫長的季節》。
有趣的是,《繁花》原著跟《漫長的季節》差不多同一個時代,《繁花》是繁華大上海中破舊弄堂中的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無奈,以及被命運推著走的迷茫。
《漫長的季節》的基調恰恰也是如此——東北在**十年代的沒落,和被時代的無情拋棄,一代人甚至幾代人都在命運之輪中流轉,小人物的無奈,小人物的生活…
然後王佳衛改編的《繁花》鏡頭確實漂亮,但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隻是鏡頭。
《漫長的季節》,觀看時會有一種閱讀文學名著的感覺,這在很多電視劇之中是非常少見的,唯有那些高質量電影才會給人這種感覺。
《漫長的季節》做到了這一點,《繁花》終歸差了點意思。
說句不好聽的,《繁花》很多鏡頭是無效鏡頭,對劇情和人物刻畫基本沒用,非常分散觀眾看劇的注意力,純粹為了裝逼而拍…
原作者金宇澄內心都要罵娘,一個承載時代厚重、充滿了對命運無可奈何的,被改成了一個傑克蘇男主和三個女人的愛情故事…
另外,王佳衛和他作品之間的紐帶,其實是一種美學關係。
《繁花》整部劇全部采用中近景,背景虛化開,並在這種景彆下經常推拉變焦。很多時候,它的鏡頭運動,透露著一種叵測感。
這種拍攝手法,目的在於規避外部時代信息的乾擾,更聚焦在塑造人物情緒上。
所以你看在《繁花》裡,從主演到配角,演技口碑都上了一個台階。
實際上,並不是演員演得多好,而是鏡頭幫助他們完成了角色塑造。
而拍攝手法,就代表了導演的態度,他要拍出美學——但《繁花》這個故事想要表達的內核,顯然不全在於美學…
這和《花樣年華》,《一代宗師》,《重慶森林》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很多喜歡王佳衛的覺得《繁華》砸了…
就是砸在這裡!
《繁花》原著的書迷,很期待《繁花》能拍出黃浦江每天都在滾滾向前,東方明珠也每天準時亮起,繁花不會凋謝,隻取決於為誰而開放…
並沒有!
也很難,因為那個時代的上海,靠關係靠資源拿到的特許經營,必須有金鐘罩來保護,而誰出手、多少人出手,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這些你能拍嗎?
於是,既要傳播“正確價值觀”、又要表現個人奮鬥、還要顧慮到感情線,又得最大限度的貼合到那個時代背景,這對編劇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還是很佩服這種把一個既要又要還要的事情能做出來的人。
《繁花》這片子還是很大膽的,把這些故事段落,都給安排了失敗的結局。
而且在落了一片大地白茫茫之後,最後很多主角配角去到了不一樣的天地,還可以各自重新開始。
給觀眾一種天地之間確實曾發生,且一直在發生各種各樣的故事,不一定每一件事都能結出某人心中理想的碩果,沒關係,天道無情,卻生生不息。
從這個角度來講,《繁花》還不錯!
但這樣一部劇是不值得沈良浪費兩三年時間的。
作為演員,他不缺那點口碑…
他也不是很想跟王佳衛合作。
……
其實,八月底、九月初上映了幾部好萊塢大片,《失控玩家》、《夏日友晴天》、《明日之戰》、《特種部隊蛇眼起源》…
本來以為能對《人生大事》構成威脅。
除了《失控玩家》從《人生大事》手裡搶走了兩天票房冠軍,第三天就被搶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