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差勁嗎?”
“不是差勁,就是挺平庸的…邏輯上盤不明白!主線故事太簡單了,沒頭沒尾的,經不起推敲…”
郭凡:“不至於吧,我覺得特效部分真的很驚豔!而且老路為了這個電影頭發都白了…熬了兩年多!”
沈良搖頭:“光有特效有個屁用,現在的觀眾啥樣的電影沒看過?劇情不行,再牛逼的特效,觀眾也不會買賬的…陸洋用心,我當然知道他用心,但電影不是你用心就能大賣的…我估計《家》最多也就10億出頭的票房…”
“那也不錯了…”
“他上一部電影可是《地火》!”
郭凡沉默了一下,然後問:“你跟他說了嗎?”
“沒…不過《家》開拍前我就勸他要麼舍棄玄幻部分,要麼隻拍玄幻部分…他不聽!”
……
《刺殺家》真的能代表中國電影工業水平的佳作!
尤其是跟《封神》比較,感覺都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
它的影視工業真的是中國特效大片的新高,完全沒有什麼虛假感和不適感,哪怕放在好萊塢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電影畢竟是視與聽的藝術,這部電影算是重工業電影,在視聽等特效上麵非常的豐富,沒有明顯的短板。
問題是劇本太差了!
陸洋是個很浪漫的人,他覺得煙雨迷蒙的山城得浪漫,所以,就在重慶拍了;
一筆一世界的構想,他覺得浪漫,以凡人之軀向神而行他覺得浪漫。
甚至“刺殺家”這個名字就很浪漫。
所以,他一定要拍!
所以,《家》不太在乎邏輯動機人設。
作家站上天台時,他的腳下就是整個世界,遠方的山就是雲中城的模樣,城裡光怪陸離,人和人在鼓聲祭舞中廝殺,紅甲武士活了,他對著神舉起加特林狂轟時顯得荒誕又離奇,他嘶吼著爸爸來救你!
是,這玩意不符合邏輯,可是這真踏馬浪漫。
這種感覺…很像第一次看今何在的《九州海上牧雲記》的時候。
其實,相比於江南的《九州縹緲錄》,《海上牧雲記》在劇情和人設上都相當單薄,可是看完的時候,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個世界——那裡和現實截然不同,那裡有現實沒有的東西。
某種意義上講,《家》挺牛逼的,電影是一種體驗,一種造夢的藝術,劇情隻是影片的一部分。
電影的優秀不光在於劇情邏輯多麼精致,而在於夢本身牛不牛逼。
但…電影的基調轉變太快了,節奏處理的不好。
一開始的六年苦尋,阿拉丁集團的手眼通天,各種變異人高科技設備會讓觀眾誤以為這是一部偏好萊塢式的電影。
但其實從帶著狐狸麵具的家出現在直播裡,到描寫他像是個不務正業的混子,觀眾才慢慢感覺到主旋律是荒誕和離奇的。
所以帶著看正劇的期待,最後卻發現是個笑話,肯定會有落差!
這也是《家》兩極化評價的最主要原因。
沈良還是蠻喜歡《家》的,否則,他也不會投資700萬,占了0%的投資額。
哦,沈良跟吳景聊起了《西去安西九千九百裡》…
準確的說,是聊了跟成龍合作的事情,還有好萊塢找他拍戲的事。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