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門路_晉末長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二章 門路(1 / 2)

五月初三傍晚,卞盱與十餘隨從一起在中牟縣官渡驛投宿。

作為水陸樞紐,官渡驛規製很大,據聞是用一個廢棄莊園改建的。

入驛站之前,卞盱看著這座青磚黑瓦的驛站,唏噓不已。

看得出來,原本的主人非常愛惜這個莊園。雖然不夠大,但真花了血本,但在戰爭爆發之後,還是無奈放棄了。

或許還有更慘的可能,莊園主一家都死了,畢竟滎陽曾是晉匈拉鋸之地。

感慨一番後,卞盱入了驛站,結果隻剩兩個房間了,於是自己住一個,其他十幾人擠一個房間。

一切收拾完畢後,來到院中的棗樹下吃飯。

驛站是有飯廳的,但這會正被一群飲宴之人占據著,許是喝多了,聲音有些大,卞盱聽得一清二楚。

“道極往日隻好弓馬槍棒,沒想到試通兩經,真是奇哉怪也。”有人大著舌頭說道。

“《左傳》、《禮記》不難的,小時候就讀了。”被稱為“道極”的人笑道。

“聽聞試經用了新法?”又有人問道。

“不錯。”道極說道:“兩年前太學第一次試經,彼時我選的《左傳》,一共二十題,據說是天子欽定的試經之法,十題曰‘帖經’、十題曰‘墨義’,各答對六題即可為‘弟子’。”

所謂“帖經”其實就是填空,即隨意摘取一段,讓你補完空缺的部分。

“墨義”則需要你闡述對某段原文的理解。

“不過此番試經,卻沒答對多少題就可補官的說法。”道極又說道:“其實要看朝廷選用多少官員,從答對最多的人開始,挨個往下選。此番太學一共選了十六人,算不得多。”

“這十六人無論答對多少題都可?”

“哪有那麼便宜的事?”道極笑道:“帖經、墨義最少也得答對六題。據我所知,第十六名是各答對了八題,但到他為止了。”

“原來如此。”

“不過寥寥數十人試經,就選了十六個官。”

“十六個官位,文學掌故還好,縣博士、郡博士卻不太好。”

“道極,這廝看不起郡縣博士,你快揍他一頓。”

“哈哈。荊氏郡望就在滎陽,離中牟不過數十裡,可謂從容於家。道極這個中牟縣博士其實不錯,比出遠門好太多了。”

“君言甚是。”荊道極哈哈大笑,道:“當縣博士教授生徒,閒暇甚多,我已開始溫習《毛詩》,兩年後便試通三經。”

太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

初入學為“門人”,兩年後試通一經為“弟子”,再兩年試通二經,這個時候便可補官了。但即便出任官員了,他們還是太學生,當官滿兩年後可參加在職考試,試通三經。

不過非太學生卻沒這等好事,哪怕他已經當官了,也無法試經——準確地說,武學生也是可以試經的,但就目前而言,並非所有人都可以,需得天子首肯。

一幫人在裡麵喝得紅光滿麵,說得唾沫橫飛,卞盱在外頭聽得是驚訝無比。

他看得出來,在驛站吃酒的這幫人門第都不高,甚至大部分人都沒有門第,隻是鄉間土豪罷了,唯有那位荊氏子弟可能是士族。

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學生可以做官?

這條門路理論上來說是存在的,曹魏時期就有了,但真正走通這條門路並以之為進身之階的人少之又少。

邵梁王朝似乎不一樣了,不但一口氣授了十六個官位,看那意思還要形成定製?這就很“可怕”了。

形成定製、有了傳統,那就是一條正經門路。

每兩年試經一次,批量授官,久而久之,可就真的回不去了。

關鍵是一切看試經成績,減少了吏部官員的裁量權。如此一來,吏部尚書、尚書左右仆射的權力是變小了的,因為一部分官員的選用已經不能由他們一言而決了。

以前是武學生,現在是太學生,變化是巨大的,以至於卞盱都快不認識這個脫胎於晉的邵梁王朝了——在出生於江南的卞盱看來變化極其巨大,可在北人眼裡,太學生當官這事很多年前就提起了,形成定製也是一步步推進的,處於溫水煮青蛙狀態的他們沒覺得變化有多劇烈,且太學生試經乃至當官始於曹魏,司馬晉因之,邵梁繼續發展有理有據,一點都不突兀。

這就是視角不同了。

卞盱愣愣想了許久,感覺太學生當官這事對世家大族有衝擊,但影響沒那麼大。

說實話,真比試經本事的話,士族子弟真不一定差,甚至可能更厲害,畢竟太學不是什麼人都收的,總得有點基礎學識才能進去,這是士族的優勢,尤其是那些文化傳家的。

梁帝一定能想到這個結果的吧?但他好像不太在乎?或者說他在乎的隻是形成這麼一個規矩、一套製度?

這人的心思可真深沉,手段是真的多。

******

五月初六,卞盱所乘的船隻已過偃師縣,洛陽遙遙在望。

正午時分,為避讓漕船,纖夫們將這條滿載鐵器、白瓷及旅人的船隻拉進了旁邊一個陂池內。

卞盱站在船頭,看著近在咫尺的岸邊,那裡好像是軍府地界。


最新小说: 妖女哪裡逃 寶可夢:從大嘴娃開始 神煌 重生後我靠空間門玩遍世界 守寡後,我逼瘋了滿朝文武去種田 長生贅仙:我在修真界開枝 侯府棄子的仵作手冊 獄魂殤 狀元郎的掌上嬌 鬥羅:武魂殿聖女,武魂岩王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