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一,吳興太守虞譚的案幾上鋪著一份手繪絹絲地圖。
他的手指在圖上挪來挪去,時不時胃歎兩聲。
義興郡基本已經收複了,如今就剩兩處,一是義興周氏的老宅,二是陽羨城。
當然,義興郡不大,本來就是從一個縣擴展而來的,即陽羨縣一分為四,生生擴展成了四個縣。
擴展過程中當然劃了一些周邊鄰縣的鄉村進來,但不多,整體擴大有限。
前兩年說要把丹陽永世縣也劃過來,但並未施行。
所以,右衛將軍劉超上報收複國山、臨津、義鄉三縣,進圍陽羨城,聽聽就好,其實也就是打下了半個老陽羨罷了。
不過積極的一麵是義興周氏造反的勢頭被壓下去了,而今隻剩兩個城寨幾千兵而已。
鎮壓他們的主力是丹陽、宣城豪族兵,一邊攻城略地,一邊私下裡收編周氏莊客、部曲,而這一切,其實是在朝廷默許之下的。
今日不同往日,如果沒有邵梁攻來,即便朝廷滅了義興周氏,也不會放任豪族完全侵吞周氏莊客、田地,至少會自己吞下一半,即編戶齊民,剩下一半才會分出去,作為諸族出兵的好處。
現在好像完全不管了,你們滅了周氏就行,動作要快,
周氏如此,錢氏也差不多。
其實對付這些動輒出兵一二方的豪族,說難難,說簡單也很簡單:在他們集結起來之前,先發製人,打掉首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年周三定江南,最多時數萬人馬,那都是周家的兵嗎?不是。
以義興四縣為例,周氏主支(周處之後)控製一部分人和土地,旁支控製一部分人和土地,再加上依附周氏的不知名小家族以及為周氏打仗立功後「分封」出去的人,整體才構成了所謂的義興周氏。
周氏族長如果聲望高,便能最大程度動員這些家族,尊奉號令,甚至還能在周氏傳統勢力範圍之外影響其他家族。
比如當年吳興功曹徐馥自家有部曲,但不夠,於是勾結周。周出麵,說自己代表叔父周劄而來,為徐馥站台,頃刻之間,徐馥便擁兵數千,甚至還引得富春孫氏準備響應。
這就是影響力的體現。
影響力大,兵就多,影響力小,兵就少。所以這些豪族非常注重名望,名望真的能帶來利益,而不僅僅隻是虛名,這是豪族當道年代的重要特征。
影響力還受時勢影響。時勢對,哪怕個人名望小,影響力小,也能召集很多兵,無非就是你在這群兵裡話語權低罷了,因為大家不全是因為你的名望而來投奔,時勢不對,名望又不高,那就算了,彆人不一定會投奔你,便是一時投奔,
也可能會散夥乃至反戈一擊。
昔年陳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名望太低了。
虞譚已經起兵攻占了長城錢氏的老宅,或抓或扣了一大批錢氏族人,搞得他們完全沒法有效動用力量,各自為戰。
這得益於他的先發製人一一郡兵早就處於集結狀態,為的是北上攻義興周氏,半途轉換目標,錢氏猝不及防。
「還是未能儘全功。」虞譚的手指在長城縣上麵戳了一下,有些遺憾。
「沈氏會如何呢?」他的手指很快又轉移到了武康縣上頭,巡不定。
快速打擊錢氏之後,沈氏定然已經有了準備,聽聞他們已經在聯絡各家了,
並且暗中侵吞錢氏散落的莊客部曲。
沈、錢兩家,從實力上來說沈氏占優,錢氏屈居於下。但沈充造反未成身死之後,沈家實力大衰,名望大減,甚至被遷走了五千莊客,反倒被錢氏爬到了頭上。
此番錢氏遭受重擊,沈氏又開始拉攏各家了,他們想做什麼?值得注意。
但虞譚也不好做什麼。
錢氏餘黨還沒鎮壓完畢,再逼反沈氏,可乎?
想了想,虞譚決定安撫一下,哪怕是虛與委蛇。
「遣人攜一份厚禮前往沈氏老宅。」虞譚拍了拍手,喚入一人,吩咐道。
******
二月十二日,晴。
山陰城南的鏡湖之中,桅杆如林,軍士如雨。
這是第二批準備出發的部隊了,但居然還沒第一次多。沒彆的原因,要春耕!
理論上來說女人、老人、小孩也能種田,但他們力氣小,家裡沒有壯丁的話很影響播種麵積。
比如沒有耕牛的情況下一一即便是富裕地區,三五戶共用一頭耕牛都是某種奢望一一就需要力耕,這就需要壯勞力。
如果連力耕都做不到,那就女人帶著小孩隨便刨點坑,播種一下就算完事了,最後能收多少可想而知。
天下以農為本。
莊園主們便是再想對抗邵賊,也不能如此短視。
而除了山陰賀氏為首的會稽大族外,移居本地的南渡土人也要出人出糧出器械,不過比起吳人,他們就虛應故事得厲害了。
有的家族主要人物不出麵,隨便派個後生子弟帶著點糧食、箭矢、刀槍及少許丁壯,到山陰縣外交割,裝船運走。
比如多年前遷居始寧縣(山陰東南的山中)的謝氏就派了一個名叫謝安的十四歲少年,領著謝家湊出來的二百多丁壯,作為第二批出征部隊的一部分。
「哦?謝家少年郎來耶?」會稽內史應玄站在湖畔,喚住了步履匆匆,交完差事就準備離去的謝安,道:「何往也?」
「府君。」謝安回神行了一禮,道:「自是去東山遊玩。」
「可有朋伴?」應玄問道。
「會稽王友王逸少等七八人。」謝安回道。
「何不帶我同往?」應玄笑道:「不白叻擾爾等,自有歌妓為君等助興。」
謝安似有所悟,不過仍然推辭道:「府君雖解印綬在即,然國步維艱,宜應克終厥職,俟新內史至府,再行遊樂不遲。」
應玄奇道:「你怎知我要離任了?」
謝安隻笑不答。
在應玄一再催促下,方指著不遠處的船隊,道:「吳地大族出人出糧,總要給點好處。會稽乃大郡,自太守至內史,垂二十年矣,鮮有吳人,今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