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真對不起他們封家嗎?不,相反有大恩,可你就是這麼報恩的?
沉默了一會後,封抽對王誕行了一禮,道:「王公,大廈將傾之際,人皆惶恐。封家有二弟(封俊)一脈忠於慕容氏便夠了,三弟早逝,無有子嗣,我作為長兄,自然要彆做打算。」
王誕無語。
他家是昌黎本地士族,到底不如這些外地來的大族頭腦清醒,連家族存亡的理由都想好了一—好吧,或許這是真的。
但他還是忍不住問道:「真想好了?萬一梁人退兵,你家可討不得好。」
封抽歎了口氣,道:「天道幽遠,誰說得準呢?不過聊儘人事罷了。無論是何結果,
我自一力承之。」
「那你打算如何處置我?」王誕問道「王公暫且於此安歇。」封抽說道:「若有暇,可書信一封,請昌黎王氏子弟歸正大國。
王誕沉默良久方問道:「柳城已儘在你手?」
「不獨柳城。據我所知,營丘、冀陽、成周、唐國、樂浪五郡皆已降。」封抽說道。
說完,他略略解釋了一番。
營丘、冀陽、成周、唐國四郡都是僑郡,或直接遣使接洽投降,或殺官造反,已然全部歸梁。
位於柳城、棘城交界處的樂浪郡也差不多,境內多叛,太守遁走,唯朝鮮縣令孫泳成功抑製住了叛亂,收斬縣內陰謀應梁的大族、出身樂浪王氏的王清,同時赦免了與之同謀的數百人,眾情乃安。
王誕聽了,搖頭歎息道:「孫泳活不了多久了。」
封抽差不多持同樣的看法。
孫泳是昌黎本地人,受命管理內遷的樂浪百姓,看樣子有一定的威望,但樂浪人本身對慕容燕沒有太多的向心力。說難聽點,人家隻支持中樞,且是誰在中樞支持誰,而今是邵氏一統中原,那麼他們就支持邵氏,因為這些邊地豪族非常依賴朝廷給予的名義鎮壓地方,統合地方人力物力,對抗可能的外敵,比如高句麗。
如果梁人對這些內遷的樂浪土民說馬上幫你們打下樂浪郡,讓你們能夠返回家鄉,這些人一夜之間就會造反,執孫泳以獻。
「一夕之間,五郡二十餘城(堡壁)皆降,你讓慕容氏如何看待我中夏士人?」王誕歎道:「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恩將仇報,若梁軍兵敗退走,以後還有土人能被重用嗎?」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封抽道:「王公所攜之書信,我可遣人轉交給燕王。」
王誕聽到「燕王」二字先是一愣,不過他很快反應過來這是指梁朝燕王邵裕,頓時苦笑兩聲,道:「老夫累了,你自便吧。」
「棘城內情如何?王公可有所教?」封抽又問道。
王誕閉目假寐,不言不語。
封抽懂了,行禮離去。
******
「完了!完了!降了,都降了!」柳城二十餘城陸續投降的消息傳出後,在昌黎大地上引起了一番震動。
有些部落還在猶豫不決呢,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撒丫子跑路,以至於剛剛自棘城西行的鮮卑騎兵陷入了補給困難的境地。
本來甲地有個部落在放牧的,準備去弄點吃食,然後翻山越嶺襲擾梁人後路,結果他媽的人不見了!
複奔乙處,這裡原本有個塢堡的,而今大門緊閉,看在往日的交情上,稍稍給點糧食打發了,你急得破口大罵,人家說我也有難處,那誰誰誰都降了,你也彆折騰了,要麼降,要麼跑。
昌黎各處就陷入了這麼一副人心惶惶的境地。
到了這個地步,明眼人都看出來了,剩下的沒有明確表示投降的豪族或酋帥,也陷入了觀望的態勢。
他們在等,等梁軍和慕容氏決出勝負,誰贏他們幫誰。
畢竟「百萬大軍」不是開玩笑的。
段部鮮卑來襲,他們沒說的,遵奉號令出兵。
高句麗來攻,也跟他們乾了!
可百萬梁軍?莫要玩笑!
一人一口唾沫都能讓我家牧場旁邊的溪流漲水。
那馬蹄聲震天動地,幾乎能把帳篷掀翻。
百萬人齊齊射一輪箭,大地一片白茫茫,全是雪白的箭羽在風中搖曳。
你讓我對抗這個?我身板小,你們先打,決出勝負再說。
形勢就是這麼個形勢,相當明了了,勝負隻在棘城攻防。
五月初十,李重抵達平剛故城,聚集於此的大軍已然超過五萬。後續的山道之上,旌旗如雲,長槍如林,數百裡鼓聲不絕,林中鳥獸紛紛奔走,一副世界末日的景象。
十一日,燕王邵裕率千餘騎抵達朝鮮縣,剛剛被孫泳壓下去的亂子再度複起,數百人衝進縣府,綁了孫泳以獻,剩下的不願投降的人則狼狐逃竄,走山林小道奔回棘城。
戰爭的腳步一點點逼近慕容燕國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