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
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
他馬上跑去看孫子,隻見朱瞻基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一團英氣,朱棣看後非常高興。
永樂二年(1404年),朱瞻基之父朱高熾被立為皇太子。
永樂七年(1409年)朱瞻基跟從明成祖巡幸北京,明成祖令朱瞻基觀看農家耕種所用農具及田家衣食,並作《務本訓》贈給他。
永樂八年(1410年),明成祖北征蒙古,命朱瞻基留守北京。
永樂九年(1411年)十一月,朱瞻基被冊立為皇太孫,開始加冠。從此刻起,無論是巡幸北京還是征討蒙古,朱瞻基都跟隨明成祖。
永樂十二年(1414年),朱瞻基跟隨明成祖朱棣二征漠北。
李謙鼓勇皇太孫朱瞻基追擊九龍口,遭到瓦剌騎兵圍攻,事危。
幸賴明成祖派來的騎兵及時來援才得以解脫險境。
明成祖曾經命學士胡廣等人到漠北軍中為太孫朱瞻基講論經史。
他父親朱高熾為健康不佳所苦,而朱瞻基則長得健壯,生氣勃勃。
他除了與其祖父關係密切外,還深深地敬慕他父親,常常保護他父親使其免遭兩個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擊,這一切引起了其他幾個叔父的警覺。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於榆木川。
八月,明成祖遺詔到達北京,皇太孫朱瞻基親自到開平迎喪。
朱高熾登基不久,在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立朱瞻基為皇太子。
在以後幾個月,朱瞻基的大部分時間在北京度過。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因為南京屢次發生地震,而且父親明仁宗也想還都南京,所以朱瞻基到南京去幫助完成遷都的準備工作,並拜謁明孝陵。
朱高熾在五月二十八日患病時,朱瞻基被召回北京,但當他抵達時,明仁宗已死去。
六月,朱瞻基自南京回北京到達良鄉,接受明仁宗遺詔,入宮發喪。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正式登基。
他放棄了明仁宗把京城遷回南京的計劃,仍留北京為帝都,這多半是因為他成長在此地,因而與朱棣一樣深切地關心北方的邊境。
當時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準備在半路截殺太子,然後自立為帝。
朱瞻基安全抵達京城之後,他一方麵妥善處理了明仁宗的後事,一方麵加緊北京城的戒備,防止有人伺機作亂,然後從容登基,改次年為宣德元年。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漢王朱高煦謀反。
其派一名官員抵達北京,約英國公張輔為內應,張輔當夜逮捕官員上報朝廷。
此後又約山東都指揮靳榮等以濟南為應。
事發,陰謀為朝廷所知。
起初,朱瞻基沒有派兵征討,而是修書一封派人送給朱高煦,規勸他罷兵。
麵對如何平定朱高煦的叛亂,朱瞻基決定親征,立即召張輔下諭親征。
朱瞻基親征的消息極大地鼓舞了六軍將士,使民心迅速安定下來,動蕩的局勢有所緩和。
之後敕遣指揮黃謙,同總兵、平江伯陳瑄防守淮安,防止漢王朱高煦南逃。
有人說朱高煦曾經請居南京,這次他會率兵攻取南京。
朱瞻基則另有一番見解:濟南城池堅固,朱高煦不會冒險攻打;叛軍的家屬都在樂安城,因此朱高煦也不會南下攻取南京,隻有固守樂安。
正如朱瞻基所料,朱高煦知道新君親征,竟然沒有了主意,在樂安束手待斃。
朱瞻基令平叛大軍樂安四麵包圍,但沒有發動攻勢。
宣宗命放箭書到城中,對諭黨逆者宣以禍福,城中於是很多人欲逮捕朱高煦獻上。
朱高煦非常狼狽,於是密遣人上奏宣宗,乞求寬解,明日早晨將出城歸降,得到宣宗許可。
當夜,朱高煦取出積累的兵器與凡謀議交通文書,全部毀掉。城中通夕火光照明。
朱高煦將要出城時,王斌等人堅持阻止,說寧可一戰而死,束手就擒是恥辱。
朱高煦則稱城小無法獲勝,之後出城,大臣紛紛上疏請求用重典。
宣宗卻阻止,將群臣彈劾奏摺展示給朱高煦。
朱高煦頓首言:“臣罪萬死萬死,生殺惟陛下命。”
宣宗命朱高煦寫書,召諸子同歸京師。
罪止牽連至倡謀數人,其餘城中被脅迫者一律釋放,並逮捕王斌等下錦衣獄,之後,令薛祿等人巡撫樂安,改樂安州為武定州。
大軍班師時,部隊駐紮在蹕獻縣之單橋,戶部尚書陳山迎駕,並進言應當乘勝移師向彰德,襲擊趙王朱高燧。
宣宗召見楊榮並跟他說了陳山的建議,楊榮稱讚其是大計。
之後召蹇義、夏原吉,兩人不敢持異議。
楊榮請求先發送敕令給趙王,指責其與朱高煦同謀的罪過,而大軍即刻趕到自然可擒拿了,宣宗聽從。
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之後,政局趨於穩定。
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明宣宗立皇長子朱祁鎮為皇太子。
三月,明宣宗廢後胡氏,立貴妃孫氏(孝恭皇後)為皇後。
八月,明宣宗親自率軍巡視北邊。
九月到達右門驛,適逢兀良哈侵掠會州,明宣宗親自率領精騎三千人前往。
出喜峰口,於寬河大破兀良哈部。
明宣宗親自射其前鋒,射死三人,兩翼軍並發,大破兀良哈。
兀良哈望見黃龍旗,下馬請降,明軍斬殺其首領,之後明宣宗班師。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