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軍功改籍貫_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59章 軍功改籍貫(1 / 2)

“要收複河西諸郡為大漢所用,比起涼州東部諸郡更加困難,畢竟涼州東部諸郡大部分皆在朝廷掌握之中,而河西走廊以西諸郡,那裡遠離大漢的中心,許多郡縣脫離漢王朝太久了。那裡的百姓、地方豪族對於大漢非常不信任,我們很難取得他們的支持。”張猛長歎一聲道。

“張郡丞似乎出身涼州西部的敦煌郡淵泉縣,應該對涼州西部諸郡比較了解,不知可否介紹一下哪裡的情況?”李牧內心微微一動,突然問道。

淵泉縣位於敦煌郡東北部的冥澤附近,因這裡多泉水而得名。

漢朝的敦煌郡東北部,因冥水疏勒河)向北流過,遇到豐水期時,大量河水溢出,在周邊的低窪地帶逐漸形成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湖泊。

其中最大的湖泊被稱為冥澤,根據《元和郡縣誌》記載,冥澤東西長二百六十裡,南北寬六十裡,水草豐富,非常適合畜牧業的發展。

隻是敦煌郡人口稀少,偌大的西北邊郡,人口不到三萬人,完全沒有利用起冥澤這裡的湖泊群。

漢武帝在擊破匈奴後,在冥澤附近建造了多個縣城,淵泉縣就是其中最大的城池。

不過,到了清朝,因為冥水上遊多個地方開始蓄水,中遊開渠,下遊疏通河道,導致這一帶的湖泊群逐漸萎縮,到了現代,這裡早已經乾涸,成為了曆史。

然而這個時代,淵泉縣因為冥澤等湖泊群的存在,這裡的水草資源極為豐富,比起郡治敦煌縣,甚至猶有過之。

作為敦煌郡淵泉縣的第一家族,敦煌張氏對於本地的了解應該極為清楚。

張猛聽聞李牧的詢問,卻苦澀的說道:“西北人煙稀少,涼州相比漢王朝的其他地區極為落後。家父當年因立下大功,而將籍貫遷到了弘農郡。張某也就年幼之時在敦煌郡淵泉縣生活了一段時間,自懂事開始,家父不但在朝中為官,家也搬到了弘農郡。

與其說我是涼州敦煌郡人,其實更像是司州弘農郡人。下官對河西諸郡的了解,未必比得上李將軍啊!”

原來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當年因為破羌有功,申請將自己的籍貫由涼州的敦煌郡遷到了司州的弘農郡。

在漢代籍貫是不能隨便改的,亂改自己的籍貫是會被治罪的,嚴重者甚至可以判處死罪。

而張奐因為立下大功,原本應該封侯,但是因為他的出身,而被朝廷重臣與宦官所阻止。

涼州當時與朝廷有著深深的隔閡,涼州士人基本上很難進入到朝廷的權力中心。

敦煌郡作為大漢的邊疆,受到了朝中官員與天下士人的輕視,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麵,張奐決定拿軍功改籍貫。

張奐知道自己軍功封侯的事被朝中各個派係所阻,時間一長,很可能就不了了之。

不如趁現在軍功還被大家所知時,改變自己與後代們的命運。

張奐於是向朝廷申請,用自己的軍隊更改家族的籍貫,將自己的籍貫由邊郡敦煌郡淵泉縣,遷到內地的弘農郡華陰縣,得到了朝廷的特批。

其實張奐如此做,已經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考慮到家族的未來,這時的他已經過了六十歲。

在漢代,官員們告老還鄉已經形成了一種頗為完善的製度。

所謂的告老還鄉,就是官吏以年老多病為理由向皇帝請求辭去官職,回到家鄉頤養天年,這是古代官僚體係中,一種提前退休的製度。

華夏古代官僚體係退休製度,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形成於兩漢時期,發展於盛唐時期,完善於大宋。

在東漢,官吏們的告老還鄉已經日趨成熟。

但是涼州偏遠,而敦煌郡更是即使在涼州諸郡中,也是位於最西方的位置,已經與兩漢時期的西域都護府緊鄰了。

而整個敦煌郡的漢人人口甚至不到三萬人,一旦張奐辭官,返回家鄉,哪怕他再是名滿天下,在敦煌郡那種人煙稀少的地區,他的名聲也很難幫到自己的家族。

為何“告老”就一定要“還鄉”呢?官員們就不能就留在更為繁華的城市?


最新小说: 我在霸總世界當胃病醫生 高考落榜?我眾籌開創最高學府! 開局覺醒無敵劍氣,我殺瘋萬界! 亂世龍淵:青銅羅盤震三國 NBA:執教勇士,鄧肯感到不安 大師補習班 京夜婚動 晚年大帝,我能進入洪荒世界 誰把這老登弄來當班主任的?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