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後,魏文帝曹丕再次興兵伐吳,這一次他不想效仿自己的父親曹操一樣攻打濡須口,而是準備從廣陵南渡長江,想登陸長江南岸後,直接南下攻打建業。
徐盛獻計道:“曹丕不按常理出牌,竟然妄想從廣陵南渡長江,那裡的江道狹窄,距離東海不遠。受東海海風的影響,海風有時非常狂暴。
我們可以在建業城北百裡處,修建圍欄,製造籬笆,圍欄附近安插稻草人,在江麵設置浮船。
曹丕並沒有其父的軍事才能,一見如此景象,必定大受震驚,不敢登陸長江南岸。
即使曹丕真的渡過長江,登陸南岸,我們建造的圍欄長城,也能限製魏軍騎兵的衝鋒!”
其餘諸將都認為沒有這樣做的必要,不如在長江之上,與魏軍決戰。
但是這些年,孫權很少能在與魏軍的交戰中,占到便宜,又見到徐盛堅持己見,胸有成竹。
孫權認為製造這些並不會浪費多少資源,於是采納了徐盛的建議。
用籬笆製造的百裡圍欄長城,一夜建成。
當曹丕大軍在長江之上,見到綿延數百裡的圍欄長城時,被如此奇特的景觀所感染,心中驚愕,大受震撼。
曹丕對左右的人言道:“我們魏國雖然陸戰能力天下無雙,有千群騎兵,但是在大江之上,卻無用武之地啊!”
隨後因為曹丕渡江的地方距離長江與東海的交彙處並不遠,突然而來的巨大海風,差點將曹丕乘坐的龍舟幾乎顛倒。
曹丕大感恐懼,魏國的將士又見到南方連綿起伏的圍欄長城,以及密密麻麻不知是真是假的稻草人軍隊,皆心生畏懼。
曹丕見到呼嘯而過的海風,又見到士氣低沉的將士,認為不太吉利,收兵而還。
同年九月,休整好的魏軍,在曹丕的率領下,再次兵出廣陵,渡長江。
然而當曹丕望著對麵數百裡圍欄長城,以及感受到呼嘯而過的大風時,曹丕再次感到心慌。
麵對橫亙在自己麵前的這條“東方巨龍”,曹丕望著長江而不敢乘船,再次感歎蒼天果然要把魏、吳分隔在長江的南北兩岸,想統一華夏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見到眾人投來詢問的眼光,曹丕給了自己一個台階,大笑道:“孫權能坐領江東二十餘年,並非浪得虛名之輩,還是頗有能力,如今還不是我們滅亡東吳的時候。”
隨後,曹丕引軍撤退,自己返回都城,自此之後,曹丕再也沒有想過討伐東吳,畢竟他已經對長江產生了深深的恐懼。
而在曹丕退軍後,東吳諸將才明白徐盛的用意,紛紛佩服不已。
…………
如今時空中,曹操的父親並未被陶謙的部將張闓所殺,陶謙也沒有與袁術、公孫瓚聯合起來對抗袁紹、曹操。
兗州與徐州還處於暫時的和平階段,並沒有因為利益衝突而兵戎相向。
徐盛的家族自然沒有南遷至吳郡。
徐盛的家族世代經商,這個時代的商人即使地位再低,比起普通百姓來說,還是要好上許多。
至少不會為了溫飽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