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後,北地郡,泥陽縣。
北地郡在先秦時代,屬於義渠的領地,義渠的曆史最早要追溯到殷商時期,他們屬於羌戎民族的一個分支,同居住在隴東的狄族後裔鬼方相互為鄰又相互攻擊。
商朝末年,由於北方狄人南侵,周文王祖父公亶父率領部眾族人南遷到了岐山,義渠擊敗來犯的北方狄人占據了豳地,也就是後來秦漢時期的北地郡。
周文王晚年,在薑太公的建議下,派遣使臣南宮適出使義渠。義渠國王送駭雞犀給周文王,周文王又將這些東西獻給紂王。
這個時期的義渠部落,同商人、周人的關係都比較親近,而與義渠敵對的鬼方部落,則與商朝以及周人對立。
義渠部落在與鬼方部落爭奪隴山以東的地區時,互有勝敗,但是因為與商人、周人的關係好,加上敵人的敵人乃是朋友。
一旦義渠戰敗時,則立刻請求商朝與周人的支援,造成鬼方部落無法進一步吞並義渠。
而鬼方部落戰敗時,他們害怕被商朝與西岐的周人清算,隻能遠遁到河套地區。
義渠就在這個時候,趁機占領了隴山以東的廣大肥沃的地區,也就是漢朝時期的北地郡與安定郡。
這裡土地肥沃,水草豐茂,畜牧業得到空前發展,義渠部落在這種環境下人口迅速膨脹。
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得遊牧的生活方式不再適合義渠部落,這個時期,隨著商朝被周人所滅,西周王朝建立,義渠部落非常識時務的選擇臣服。
西周王朝在成立初期,選擇對周圍的異族用兵,以此來奠定自己霸主的地位,卻遭到異族的激烈反抗。
周王朝於是改變策略,從征伐異族改變為安撫異族,並劃歸領土給對方居住。
當時周王朝在西北地區,有五大異族部落,分彆是義渠、鬱郅、烏氏、朐衍、彭盧。
因為義渠至始至終無論是麵對當初的諸侯國周國,還是後來推翻殷商,建立的西周王朝,都恭敬有加。
故而西周將當時最核心的西北地區的中部劃歸為義渠的領土。
這裡南臨涇河,水草充沛,自然條件在當時那個時代非常好,宜耕宜牧,義渠很快強大起來。
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得義渠放棄了到處遷移的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轉而定居下來,並與附近的周人開始頻繁的貿易往來,並學習周人的農耕技術與文化知識。
他們還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從而發展成為區彆於其他羌戎的義渠族,部落也從遊牧文明漸漸轉變為了半農耕半遊牧的文明。
西周末年,由於周幽王姬宮湦廢嫡立庶,不但廢了太子姬宜臼,而且還廢黜申侯之女申後,憤怒之下的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王朝。
聯軍兵臨鎬京城下,犬戎的軍隊殺周幽王於驪山,繼位的周平王畏懼戎狄,慌忙遷都洛邑。
義渠趁周王室動亂之際,宣布脫離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郡國。
自此,義渠也從原先的部落升級成為了諸侯國。
義渠國建立後不久,他們立刻對外用兵,吞並了彭盧、鬱郅等其他西戎部落,並擴大了自己的疆域。
義渠人在占領的區域上,先後築城數十座,並派兵鎮守。
當時的西北地區,除了同樣剛剛立國不久的秦國,幾乎沒有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