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分派數十名貴族與皇子,憑借他們自身的影響力和與當地勢力的聯姻,將來劉邦和項羽想要反抗,絕非易事。“隻是將他們都封在偏僻未開化的區域嗎?”丞相王綰焦急地追問。
在他的認知中,趙文的方案似乎將兩種製度融合一體,隻是所封地方略顯不足。但周朝建國之初也確實如此,把貴族和王子封到遙遠地方。
再推行一次這樣的舉措,對有能力的貴族來說,不失為一種新的機遇。“對,隻分封偏遠之地。那裡現今被異族掌控,朝廷一無所得,將這部分領土交由有能力的王子和貴族掌控更為適宜。”趙文回答道,話語引起大殿一陣動。
有的人喜出望外,有人擔憂忡忡。位於首座的嬴政起身宣布“二十一子隨朕入內,其餘人先退朝,明天繼續討論此議案。”他下定決心,要借此機會教育這位剛成年的王子,使他意識到分封製度的風險。
趙文微笑著,視而不理扶蘇因憤怒而瞪向他的雙眼,隨後走向後殿。此時的他心裡很清楚,這兩個製度合而為一是最優化的方法。“分封製度極易導致尾大不掉,我大秦初期被封為諸侯國,強大後首要之舉便是質詢周天子的權利。”
贏政冷冽的聲音道“若不明白,所有周朝史料已在回遷秦都,每一頁皆是周天子的辛酸往事,可供你細品。”他感到震驚原本還以為兒子太過慈悲,不忍心讓皇室兄弟受到委屈;現在卻發現兒子比想象中更果斷黑暗。
貴族留在都城,哪怕威望降低些,至少還能有爵位繼承,世代延續。但在趙文的構想裡,封到外地的一個萬戶候,若是子孫繁多,很可能三代之內就成了普通的平民百姓。察覺到秦始皇並未插話,趙文接著說“他們分封出去後,必定與當地富豪通婚,並能有效穩固大秦在薄弱地區的管控力。”
“在我看來,結合兩者製度實乃當下的最優策略。如他們能在當地保持平穩二十年,待新秦朝民眾成長起來,國家必定江山穩固萬代傳。”足夠的土地意味著充足的糧食,更多人口會加速繁殖大秦,明清建國初的這項政策能讓人口數激增十倍。
如今的大秦荒地相較於大明朝更為豐富,可安置的人口遠不止是大明時期的多少倍。有這麼多持有私人領地的民眾,世間何人能將他們統一治理呢?
“我倒小看你了!”秦政注視著趙文,越發感到欣慰。這位是他需要的真正繼任者,雖然手段強硬,但他懂得統治者應遵循的道理。
例如他在推廣郡縣製度前預選合適的官員,乃至派他們任職異鄉,這些並非凡人都能想到,連他自己也曾未洞察到。
“明日的禦前會議,關於這些問題我們已有決議,你若有任何其他提議,一並向朕陳奏。”秦政知道,即使趙文今日不發言,李斯的觀點也還是會實施。雖然破壞了他的首次禦朝會議,但對於得到如此優秀繼任者,秦政心底還是相當滿足的。
“今天之事怕是十載難成,若父皇尚有餘力,不妨在人口調查之際,引導百姓自行選定他們的姓氏。”
“否則如今命名隨意,統計時易造成同名混淆,這確是一弊。”
“有家族的姓氏則有連帶之義,我大秦民眾也能因此增添奮進的動力。”
“這不過小事,還有嗎?”沒想到這個兒子竟因他的隨意提問給出了有深思熟慮的建議,秦政不禁饒有興趣追問。
“微臣其實有一難題!”麵對秦政的步步追問道,趙文低語“自陛下統一天下,推行‘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乃是行為上的一致性。”
“假如父皇能在眾多學術中甄選一學統天下,而後棄其餘思想,或采其精華為選定學說增添深度,使其成我大秦官方哲學。”
“所有官吏自此選拔均從這一理論出發,這便是精神層麵的一統。”
趙文話語堅定“這一舉措成行,這片土地的所有百姓將永遠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再無之心!”
“啪!”秦政剛舉至嘴邊的茶杯失手墜落,滿袖龍袍沾濕也不自知。沒想到自己的隨手一提,竟引出這麼一記震顫乾坤的主張。
在這密室對話,如若不然,怕秦政此刻都會忍不住滅了此人的口舌之禍。
如今的官員們大多出自諸子百家思想,聽到廢除其他隻立一統之論,必定會朝野動蕩。甚至那些隱退的前輩也可能出山反對。
“這項策略誠善無比,短期卻難以實施。若操之過急,勢必天下大亂。”趙文緩緩讚同,這也即是提出此議的目的。非為了立即實行,而是在增加自己的威信於秦始皇心中。
創造一個由行為到精神高度統一的王國,這樣的深遠含義秦始皇怎會不懂,也無法拒絕如此。
但後者隻能待天下穩定後再行,誰還有比我這個構想者更適合執行的人選?
望著趙文,秦政意識到自己不敢再催促更多提議。他擔心孩子會再次拿出不能即刻實施的政策。這種為後世千秋偉業奠定基石的創舉,一旦完成,必將青史留名,絕無人能抵禦這樣的吸引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良久後,趙文極力克製內心的激動,揮了揮手命令道“從明日起,每日上朝觀看政務,但不許亂發言論!”他對兒子提出的建言實在忌憚不已,擔心自己一旦難以抵禦,他可能要在宮中為此疲於應對直至生命的儘頭。
趙文接著表白,今天會議的議題最少要花費十幾年才能執行完畢,短期內自己呆在朝堂上也無所事事,他提議父皇允許他外出遊曆,“以增廣見聞!”
目睹贏政神情變得嚴肅,趙文略顯無辜地說“何況兒臣尚無實政經驗。皇上若能分派兒臣至一處地方任事,兒臣自會借此磨練處事本領。”他不忘自己腦中寶礦——每次石門探索不知耗時幾何,遠離關中越為有利。
再說,荊楚大地英雄輩出,趙文認為,待在那裡,他足以牽製劉邦、項羽等人物,不讓他們有作為的機會。與其埋沒他們的才華,倒不如讓他們在身邊貢獻力量。
隊伍以黑衣武士簇擁一輛大馬車離開了秦都,車內趙文悠閒地坐著,臉龐充滿滿足的笑容。此時的秦國雖已統六國,但各地仍有割據勢力,國家並未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