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蝗災頻繁,僅僅是北宋有史料記載的蝗災,就數不勝數。首先蝗蟲的繁殖需要特定的生態環境條件,包括大片荒地、土地空隙以及植被覆蓋稀疏。這些條件在古代往往容易滿足。
其久旱必有蝗是有道理的,蝗災的發生常常與乾旱等極端氣候現象有關。乾旱會導致水源減少,土地變得乾燥,從而為蝗蟲提供了適宜的繁殖環境。
蝗蟲是獨居生物,這東西平日裡不會怎樣,一旦形成蝗災之後,它們就會變成群居動物。變得異常凶殘,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蝗災伴隨而生的,就是大量的災民。
要知道,百姓們都是以土地為生的。如今他們世代耕種的土地,上麵的莊稼沒了。生存,就成了最大的問題。
沒有了糧食,隻能被迫逃難。整個陳留縣,聚集了大量的災民。
這些災民像是蝗蟲一般,在整個陳留肆虐起來。
陳留大旱,朝廷也不是沒有想辦法。可是,對於整個陳留縣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萬修齊一連三份奏疏,十萬火急送到京城。
當皇帝趙桓得知陳留大旱,並且出現了可怕的蝗災之後,也是大為的驚懼。於是,他在皇宮設壇祭告天地。希望上天,能夠放過自己的子民。
朱玉平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隻是罵了句:“活該!讓朝廷不重視地方水利。現下好了,一旦出現乾旱,沒了水源如何澆灌莊稼。”
興修水利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各地的官員和民眾需要紛紛投入到水利建設的熱潮中。修水利隻能用鐵鍬、鋤頭,這些身著粗布衣裳,在田野間、河岸邊辛勤勞作的百姓們,仿佛每一滴汗水都在為這片土地的未來播撒希望。
在河流旁,工匠們精心規劃著堤防的布局。他們運用石塊、木材和泥土,巧妙地築起一道道堅固的堤壩,將洶湧的河水馴服在兩岸之間。這些堤防不僅防止了洪水泛濫,還為農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水源。
在田間地頭,人們挖掘著一條條縱橫交錯的灌溉渠道。這些渠道如同血脈一般,將河水引入田間,滋潤著每一片莊稼。隨著渠道的延伸,一片片乾涸的土地變得生機勃勃,綠油油的莊稼在陽光下搖曳生姿。
興修水利確實是惠民工程,可是這項工程,也會耗費巨大的民力物力財力。
百姓們沒有了莊稼,家裡沒有水米打牙。很快,他們就隻能逃難。
陳留縣城聚集了大量的災民,這些災民越聚越多,很快就吃光了縣城百姓的熱情。然後,縣城無法安置這麼多災民。萬修齊隻能下令,關閉城門。
城外的災民更是如蝗蟲一般蜂擁而至,他們進不去縣城隻能繼續北上。去京城,那裡或許還有活路。畢竟,皇帝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不管吧。
於是,大量是災民扶老攜幼,紛紛往京城方向趕去。
:..0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