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朱玉平去了皇恩縣的縣衙。
此時作為皇恩縣知縣的萬修齊可以說是政績卓著,皇恩縣也成了京畿周邊,最為富庶的一個郡縣。而這一切,都來自於朱玉平。
皇恩縣是剛剛成立的郡縣,已經成為了最為富庶的一個縣。作為知縣的萬修齊,自然是前途無限。
看到朱玉平的到來,萬修齊慌忙起身施禮:“小國舅。”
對於萬修齊來說,朱玉平可以說是再生父母。若不是有朱玉平的力保,此時的萬修齊早就掉了腦袋也說不定。
朱玉平也沒有把萬修齊當外人,他直接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萬修齊,上書。”
萬修齊從來也不問朱玉平上書朝廷的原因和理由,他隻是點了點頭,然後拿起朱筆:“好,還是老規矩。小國舅您說,下官來聯名。”
萬修齊不會問朱玉平,你上書朝廷是什麼事。反正不管是什麼事,我都奉陪到底。就算是丟官罷職,也無怨無悔。
朱玉平想了想,嘴裡蹦出了一句話:“官家,來城北看看。”
萬修齊一怔,隨即還是在奏疏上,寫下了這七個大字。
奏疏不久就被送到了禦前,當皇帝趙桓展開奏疏的時候,著實是愣了一下。
各地上書的官員,無不是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有的更是引據經典胡扯一通,就是不肯說重點。似乎,有意在皇帝麵前賣弄自己文采一般。
大宋一朝的皇帝都算是比較寬容的,對此也都是默許。
大明王朝就不一樣了,據說朱元璋時期有的官員上書達一萬多字的奏疏。朱元璋看了頭都大了,二話不說叫人把那名官員給打了一頓。後來,奏疏的方式就簡潔的多了。
畢竟皇帝日理萬機的,奏疏的內容越簡單明了越好。
而朱玉平和萬修齊聯名上書的奏疏,那也太過簡潔了。官家,來城北看看。
似乎,這七個字是用的一種命令的語氣。換成彆的皇帝,怕是有人要倒大黴的。
趙桓看過之後,隻是苦笑一聲:“這奏疏,定然是玉平的手筆。”
趙桓知道,萬修齊是沒有這個膽子的。
以萬修齊的個性,他屬於那種穩重成熟的性格。自己上書的時候,都是按照規矩流程的。隻有和朱玉平聯名上書的時候,才會有些離經叛道。
一旁的陳琳看罷:“官家,似乎是城北的糧食,今年是個豐收年。”
趙桓點了點頭,似乎對城北的事也是頗為的感興趣:“好,傳旨下去,朕要去城北瞧瞧。”
:..0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