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立秦國後,也吸取了一些商朝覆滅的教訓。
在用人方麵,他廣納賢才,不拘泥於出身,唯才是舉。
李斯本是楚國人,師從法家,才華出眾,而被他重用。
雖然他早已知道,胡亥矯詔登基背後也有李斯的推波助瀾。
但秦朝正值用人之際,他仍需倚重李斯。
至於經常頂撞他的淳於越,他也能不計前嫌,讓其發揮所長。
還有在刑罰方麵,商朝的刑罰,可比秦朝嚴峻得多。
商紂王發明的炮烙之刑,蠆盆等等,令人聞之色變,讓百姓都生活在恐懼之中,對商朝統治怨聲載道。
秦朝的刑法雖然嚴峻,但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會讓人平白無故地遭受懲罰。
觀看了如此多的視頻,嬴政已經意識到民心的重要性。
商朝覆滅,也有極大的原因是失去民心。
所以,在統一六國後,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穩定社會秩序、發展經濟,如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等等。
他自認為,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贏得民心的。
然而,隨著要建造的工事日益增多,徭役逐漸變得繁重起來,民心開始有所動搖。
該如何挽回民心,如何讓大秦更加繁榮,讓百姓自發擁護大秦?
這正是當下嬴政苦苦思考、亟待解決的問題。
......
【周武王吸取教訓,決定派諸侯們開疆擴土,自己則坐鎮中央,守護都城。】
【這樣既達成了開疆擴土的目標,又解決了都城防禦的難題。】
【感覺還挺不錯,兩全其美。】
【然而,世事難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諸侯們的野心日益膨脹,不再滿足於現有的領地與權力。】
【他們彼此之間紛爭不斷、互相攻伐。】
【到了後來,他們甚至連周王室都不放在眼裡。】
【最終,秦國脫穎而出,不僅滅了周王室,還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秦始皇根據分封製的前車之鑒,來了個中央集權製。】
【將權力都握在自己手中,派官員去管理地方。】
......
嬴政微微頷首,他自然是要吸取周朝覆滅的教訓。
周王朝的覆滅,可不就是因為分封製。
諸侯勢力坐大,不再聽從周天子的號令,導致天下分裂,戰亂頻繁。
於是他在統一六國後,廢除分封製,推行郡縣製。
他將秦朝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員治理,不得世襲。
這樣中央對地方的控製大大加強,避免再次出現地方勢力肆意擴張和割據局麵。
而郡縣製一直沿用至後世,這就證明他的決策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