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想著,這下應該不會出現任何閃失了吧。】
【但他忽略了這些官員的忠誠度。】
【在秦朝的生死攸關之時,這些官員紛紛倒戈,大秦帝國瞬間土崩瓦解。】
......
這個分析,依舊讓嬴政覺得片麵。
秦朝二世而亡,胡亥的暴政無疑是罪魁禍首。
當然官員的不忠,可能也有一部分原因。
他記得反秦成功的劉邦,就是秦朝的基層官吏。
他也相信,在劉邦的反秦隊伍中,像劉邦這般出身秦朝基層官吏的人絕不在少數。
想到這裡,嬴政心中一緊。
所以,在秦朝後期,官員體係也存在著不小的隱患。
......
【劉邦建立漢朝後,吸取了秦朝教訓。】
【他覺得連自己都靠不住,還能指望其他人對你忠心耿耿嗎?】
【於是,他大肆分封自己的兒子們為王。】
【他以為這樣,就算天下大亂,至少還是劉氏的江山,不會落入外人之手。】
【可他低估了權力對諸侯王的誘惑。】
【這些諸侯王的野心,遠比他想象的大。】
【權力多了,威脅皇權。】
【權力過少,他們容易造反。】
【最終,爆發了七王之亂。】
......
洪武年間。
朱元璋有些不讚同這個說法。
漢朝的立國時間在華夏的所有王朝之中,算是久的了。
他覺得正是分封了藩王的原因。
其他朝代的滅亡,皆是因為皇帝孤立無援,身邊沒有同姓藩王的助力。
所以他也將自己的兒子,都分到各地為藩王。
他堅信,隻要帝王能善待藩王,維護他們的利益,藩王就不會心生反叛之意。
七王之亂這樣的潛在風險,自然就能被化解。
而且,明朝在建立之初,北方殘餘的元朝勢力依然是最大的外部威脅。
為了加強邊防,他將兒子們分藩,讓他們坐鎮北方,抵禦外敵。
當然,為了不發生藩王之亂,他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他嚴格限製了藩王軍隊的數量,最多不能超過5.7萬人。
且藩王若要調動軍隊,必須得到兵部的批準。
同時,藩王必須前往封地就藩,不得私自離開封地或是擅自入京。
若是藩王進京,他們也要錯開出入時間,避免私下碰麵。
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能防止藩王之間互相勾結,或者是與朝臣結黨營私。
他還給了藩王享之不儘的榮華富貴,但是在政治權力上卻嚴格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