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撇撇嘴,對於這個篡了他曹魏政權的小偷,他滿臉不屑。
尤其是司馬家搞出的五胡亂華,差點動了華夏的根基。
他和劉備孫權,打歸打,鬨歸鬨。
可一旦麵對外族入侵,那便是同仇敵愾,毫不手軟。
而司馬家呢,被外族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還好,司馬懿已經被他殺了。
曆史不會再重演。
......
【隋朝再次統一天下後,又開始思考前朝的教訓。】
【他們覺得是世家大族的勢力過於龐大,極大的威脅到了皇權的原因。】
【於是他們想出了科舉製度,想著用考試顯拔人才的方式,來削弱士族勢力。】
【然而,這一舉措卻引起了老牌世家大族的強烈不滿。】
【再加上隋煬帝在位期間急於求成,大興土木,開鑿大運河、修築東都洛陽等工程。】
【顯得有些操之過急,勞民傷財。】
【從而大失民心,導致各地爆發起義。】
【隋朝最後被唐朝所取代。】
......
楊廣突然感到一絲委屈。
這些世家大族數代經營,勢力盤根錯節。
他們憑借著世代累積的財富、人脈與文化優勢,把控著朝廷的諸多要職。
朝廷之上,官員們大多出身世家大族。
有時候,皇權都要給世家讓位。
他又怎會甘心如此?
為了打破世家大族對權力的壟斷,他冥思苦想。
他想到他的父皇廢除了九品中正製,嘗試通過考試選拔官員。
設了“誌行修謹”、“清平乾濟”等科目,期望能用考試來選拔真正有才能的人,用於打破門閥世家對於朝廷官員的壟斷。
於是,在大業二年,他設置了進士科,正式確立了科舉製度。
而科舉製度也被後世沿用。
那就證明,他的想法沒錯。
隻不過,科舉製度的推行,無疑是觸碰到了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
所以,世家大族對他暗中抵製,科舉製度的推行也困難重重。
他對此也感到很無奈啊!
......
【唐朝吸取教訓,又創立了節度使製度。】
【後來這些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直接都敢造皇帝的反,逼得皇帝逃離了都城。】
【儘管平息了叛亂,但唐朝也開始走下坡路,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麵。】
【最終被權臣朱溫篡位,建立後梁。】
【自此,華夏進入了五代十國的亂世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