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郭元振此人,武則天就感到一絲好笑。
郭元振出身太原郭氏名門,家族背景顯赫。
在綁架人口之事被召入京後,郭元振呈上《寶劍篇》。
詩中雲,“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何其豪邁!
這樣的詩句,打動了她。
她覺得此人行事雖然不羈,但卻極有才華。
所以她不僅赦免其罪,還任命他為右武衛鎧曹參軍,後又升至奉宸監丞。
於是,武則天的視線投向天幕。
她想看看,她看人的眼光到底準不準,郭元振又做出了何功績。
......
【郭元振這人很抽象,不僅掠賣人口,還自己鑄私錢。】
【但是自己家中卻是一貧如洗,賺的錢都給了自己的窮苦朋友。】
......
各朝古人心中又升起了無數問號。
自己一貧如洗,卻是不惜違法接濟自己的朋友?!
這多少有些離譜啊!
......
【拋開這些爭議之舉,郭元振又是個文武全才。】
【進士出身,又能帶兵打仗。】
【早年間,郭元振十六歲時在太學讀書,家中給他送來40萬錢。】
【這時,有一位穿著喪服的人來到他門前請求救濟。】
【並對郭元振說,我家祖宗五代沒能入土為安,妥善安葬,希望您能接濟我一些錢財,讓我能夠辦理喪事。】
【郭元振聽後,沒有絲毫猶豫,也不問他姓名,就把家中寄來的錢全部給了他,沒有絲毫吝惜之色。】
......
各朝古人又懵了。
上一次他們看到類似的事件,還是蘇小小資助素不相識的鮑仁。
彼時鮑仁一襲青衫,眉宇間透著讀書人的儒雅與堅毅,一看便是潛心向學的正經讀書人。
且他確實不負眾望,高中狀元,成就了一段佳話。
而這位穿著喪服的人呢?
暫且不論真假。
辦喪事,需要四十萬錢嗎?!
然而,郭元振卻連眉頭都未皺一下,毫不猶豫地將這四十萬錢儘數贈予了對方。
各朝古人有些摸不著頭腦,隻感覺郭元振這人好生矛盾。
他為了素不相識的喪服者,不惜拿出自己的全部錢財,助其安葬祖宗五代。
慷慨助人,看似道德水準極高。
而又為了自己的朋友,私鑄錢幣、掠賣人口。
違法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各朝古人實在有些難以將這兩個形象聯係在一起。
......
【而郭元振更抽象的還在後麵。】
【公元706年的冬天,時任安西大都護衛的郭元振前往碎葉城,和突騎施可汗烏質勒商議軍情。】
【烏質勒聽說郭元振來訪,不敢怠慢,忙出帳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