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頓,等他們老實了,再治沙。
李世民不懷好意的笑了笑。
恩威並施,才有效果嘛。
......
【年降水量僅150毫米的庫布齊沙漠,現在植被層已經能截流80%的雨水。】
【地下水位僅用五年便回升至1.2米,破解了治沙界的世紀難題。】
【傳統的治沙方法需要持續澆水補種,而豬工程區靠自然降水就能自我維持。】
【聯合國都驚呆了。】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評價,華夏已經把農業廢料處理和生態修複搞成了新的產業模板。】
【從用兔子治草原鼠患,到派豬隊征服沙漠,華夏治沙早已參透以毒攻毒的生態智慧。】
【這不再是單純的治沙,而是一場綠色產業革命。】
【就像王小亮說的,治沙不能靠蠻力,得讓大自然自己活過來。】
【用動物本能構建自然循環,把生態修複變成可持續產業。】
【現在庫布齊的沙漠裡,10萬頭豬正譜寫著綠色變奏曲。】
【而華夏治沙軍團已經打出組合拳。】
【光伏板當遮陽傘,草方格當保育箱,現在又多了豬隊友當工程師。】
【就連非洲地區代表團實地到庫布齊沙漠考察後,當場下單2000頭豬苗,說想讓撒哈拉沙漠也試試華夏式生態奇觀。】
【某些國家還在為治沙成本頭疼時,華夏已經用實踐證明,最高級的環保,是讓生態係統自己打工賺錢。】
此時,彈幕彈出。
“牛馬不夠用了,豬都要打工了。”
“事實證明,豬一樣的隊友,其實很強。”
“糟糕,沙漠要絕跡了。”
“螞蟻森林啥時候出領養豬豬活動,我拿50W能量領養一頭。”
“我覺得東屎西調,以後應該是個大項目。”
“彆的國家都覺得華夏總是占據好山好水好地方,可是我們從古至今都在這裡,環境最惡劣的時候,我們從來想的都不是去霸占彆人的地方,總是想方設法的改變。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現在的把沙漠變綠洲,我們一直都靠自己把環境變得更好。所以我們在哪裡,哪裡就是好山好水好地方。”
......
看完整個視頻,劉徹感慨良多。
“原來最好的改造自然的方法,是以自然之道還治自然之身。”
用豬自身愛拱地的特性,解決了土壤板結,又加強了土地肥力,同時又能持續保水。
如此一來,就構建了“翻土施肥保水”的自然循環鏈。
所以在後世,治沙並不是費時費力費銀子的事情,而是要構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想到這裡,劉徹下令道:
“張騫,下次出使西域,帶一批豬苗、草種和樹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