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裡,劉老頭才想起來,自己好像真沒問過劉邦說這種話的原因。
於是,他好奇向劉邦發問:
“兒啊,你為何如此啊?”
“為父都要被丟進大鍋了,你還向項羽討肉吃?”
“是當真不在乎為父性命了?”
劉邦馬上否認。
“我豈是那種不孝之人!”
隨即,他一臉得意地開口:
“我不是放話了嗎,我與項羽曾約為兄弟,您也算項羽的父親。”
“若是他真的要烹煮您,就相當於烹煮自己的父親。”
“項羽聽到此話,必定會大怒。”
“但他的叔父項伯卻是個明白人,必定會勸阻。”
“殺了您,隻會讓彆人覺得項羽不夠道義。”
劉邦似乎突然又想到了什麼,大笑道:
“後人有句話說的真對,隻要我沒有道德,道德就綁架不了我。”
......
【以前劉老頭還罵劉邦不長進,可罵完之後,還是照樣花錢給劉邦買官。】
【等到劉邦登基稱帝之後,劉老頭身邊的人對他說,你兒子是皇帝了,你實際上還是人臣,見到皇帝該行禮,不能再各論各的。】
【劉老頭主打一個“聽勸”。】
【後來劉邦再來探望,劉老頭手持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
【劉邦都懵了,趕緊上前要回禮。】
【沒想到劉老頭解釋,劉邦是皇帝,要有皇帝的威儀,不能因為自己破壞了國家禮法。】
【現在有很多長輩,不管家裡孩子多有出息、當多大官,是什麼職務,也不管在什麼公開場合,一見麵就趾高氣昂,發號施令。】
【恨不得讓所有人知道,自己是大領導的爹。】
【也因為這個禮製矛盾,劉邦就將劉老頭封為太上皇。】
【這也是華夏曆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
......
洪武年間。
朱元璋忽然覺得,自己從前隻是崇拜劉邦,而忽略了劉太公。
劉太公其實也是有大智慧的。
父子之間,也是君臣。
朱元璋的目光緩緩在官員之間移動。
這思想覺悟,可比諸如李善長一類的功臣還要高。
......
【劉太公當上太上皇之後,也沒整天瞎折騰,更沒像某些太宗的父親那樣,沒完沒了生娃,增加財政負擔。】
【而是關起門來,自己在花園裡種菜。】
【這麼看來,劉邦的性格真遺傳了他爹,爺倆都是頂級的反內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