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回人工智能,數字集團在這上麵的先發優勢已經確立,其他人隻能望洋興歎。
如果隻沿著現有道路走,隻有追趕的份。
如果要另辟蹊徑,那就要賭運氣,以現有的技術積累,並不足以誕生通用人工智能,去賭01的概率。
趙子明的底氣在於此,當然他也不會宣之於口。
溫水煮青蛙,等到大家都適應了,想有彆的想法也來不及了。
雖然道理很簡單,但沒有實際接觸過人工智能,就不知道它的恐怖。
很多國家、企業,自信滿滿,而又躍躍欲試,想要從這上麵打破數字集團的壟斷,成為未來世界的主導者。
殊不知前麵已經挖好了坑。
現在,如果趙子明願意,數字集團可以裁掉50的員工,完全用人工智能代替。
其發展速度可想而知。
不過出於多方麵考慮,他並沒有那麼做。
一個突出方麵就是容易造成恐慌,人工智能本來就是世界的焦點,關於大失業的討論,沸沸揚揚。
如果數字集團裁員一半以上,立馬會激起全球範圍內的動蕩不安。
當企業大到一定程度,必須考慮社會責任,更不要說混改即將完成,在這個節骨眼上,還是保持穩定為好。
數字集團非但沒有裁掉任何員工,反而又放出了十多個職位。
為什麼大學生就業困難,大學仍舊在擴招,道理是一樣的。
用錢養人,如果不上大學,高中一畢業就擁擠到社會上,很容易出亂子,不如在學校圈著。
數字集團這次招聘,雖然崗位要求很低端。
女性,1830歲,形象好,氣質佳,普通話流利,身高160以上,具有良好的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具有責任心,親和力,具備一定的商務禮儀知識。
但收到的簡曆,已經超過了一萬多份,從亞洲到歐洲,從華人到白人,應聘者如過江之卿,絡繹不絕。
看似要求低,似乎每個人都可以嘗試,但數字集團的體量在那放著,沒有一點自信的人,肯定連報名的勇氣都沒有。
美女天然具有流量,數字集團的招聘,很快上了熱搜頭條。
畫蛇添足的舉動,要求“形象好,氣質佳”,得到不少網友的調侃。
此舉雖然被戲稱為“選美大賽”、“選妃大賽”,但背後隱藏著深意。
為了平息人工智能帶來的恐慌,釋放出一個麻痹信號,讓大眾安心。
“數字集團作為人工智能的創造者,還需要招聘人員,可見失業危機,純屬胡扯。”
人類一向具有自我安慰的能力,一個小信號,可以被無限發放。
在聽到一件事情的結論後,會增加知識性的證據來強化對這個結論的認同。對與自己認知相同的東西,都會不加選擇的接受,而和自己認知相排斥的東西,就會把它屏蔽掉。
失業危機,肯定與自己認知相排斥。
一場風波,慢慢化於無形。
上拉加載下一章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