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明心下略有點後悔,當時隻顧得和對方調笑呢,具體思路聽過就忘,半點沒過腦,現在想想,說不定還真有可取之處。
“先生,咖啡好了”,
雖然是半夜,趙子明一起床,服侍的傭人也早早起來忙碌,將磨好的咖啡端了過來。
趙子明喝了一口,提了提神,繼續瀏覽起來。
伯格教授的設想,自然不是美女經理人的忽悠,隻談前景,不說眼前。
記憶移植,聽上去特彆神奇,但技術實現並不神秘。
伯格教授做的芯片,其實就是用數學模型模仿了大腦裡海馬體的功能。
眾所周知,海馬體掌管記憶,如果海馬體退化或受損,人就會失憶。
我們常說的阿爾茨海默症就是這個原理。
但其實海馬體並不是記憶的生產者,也不是存儲記憶的硬盤,它隻是記憶的搬運工。
要是想長久記住一件事,一定要靠海馬體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才行。
所以海馬體更像是大腦裡的記憶程序員。
每當一條短期記憶要被轉化為長期記憶的時候,它會對這些短期記憶進行編碼,然後輸出一條長期記憶密碼給大腦,大腦一看到這個密碼,記憶就長期保存下來了。
2002年的時候,伯格教授發現了海馬體的記憶密碼,就開始嘗試用芯片儲存記憶密碼的數據,再用芯片代替海馬體程序員的工作。
經過十年的研究,2013年,伯格教授終於用猴子完成了實驗。
他的備份過程大概是這樣的把芯片植入一隻猴子大腦,然後訓練這隻猴子在30秒內按到正確的按鈕。接下來,把芯片複製到另一隻猴子腦內,第二隻猴子居然直接選擇了正確的按鈕,完成了本該通過訓練才能完成的按鈕動作。
成功率達到了100,令人震驚,破解了上帝的秘密。
到了今年,伯格教授用記憶芯片嘗試做人類實驗,成功率不斷上升。
但是資金嚴重匱乏,不得已開始尋找投資人。
為什麼這麼黑科技的產品,有遠大前景的技術,會缺乏資金的支持,進而達到難以為繼的困境?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記憶芯片太過黑科技了。
伯格教授花了十年才在猴子身上驗證成功,雖然已經開始人體實驗,但人腦可不想猴腦那麼方便獲得。
再加上,這隻是一段記憶的備份和複製,甚至像猴子的實驗,隻是一個行為的複製而已。
人類大腦之複雜,超乎想象。
一段信息的備份,花費了這麼長時間,整個大腦下來,工作量難以想象。
我們大腦每時每刻釋放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
假設大腦中1的神經元同時放電,相當於能1秒就發送400部高清電影。
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也怪不得大多數投資人會望而卻步。
投資界著名大佬曾經說過,不說眼前的黑科技都是耍流氓,記憶芯片,絕對是近十年最讓人驚豔的作品。
然而,想投入應用,需要多久?
十年、二十年,或者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