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王國!
對於一般的投資人來說,大腦的數據量太大,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有什麼進展。
不過數字集團對數據的處理能力,何乾深有體會,腦機公司之所以接二連三的取得突破,一方麵在於科研團隊,另一方麵就在於總部的技術支持。
何乾之前還有懷疑,後來智能音箱一出,才恍然大悟。
對於現階段的人工智能來說,數據處理,正是它的強項。
甚至何乾還有進一步猜測,目前推出的小智,應該不是公司掌握的最先進智能。
在集團總部神秘的“藍色大腦”實驗室,有更驚人的成果。
也許下一步會有強人工智能的誕生。
趙子明對於何乾的敏捷反應,很是滿意。
能從記憶芯片聯想到腦機接口,進而關心對方的實驗進展,了解到項目困境,馬上下定決心,和自己聯係,這種素養,超越了一般的實驗室老板。
何乾甚至查閱了資料、詢問了法律顧問。
雖然伯格教授的研究領域很前沿,但是實用性太差,不涉及國防安全,數字集團可以作為項目投資人。
關鍵的問題在於伯格教授沒有意願來國內工作。
雖然中國經濟騰飛,各種環境都可以與美國相媲美,但伯格教授作為土生土長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這輩子都沒出過國,想讓他來離開故土,幾乎沒有可能。
至於第一筆投入的資金數額,不過是千萬美元,倒並不是太重要。
何乾之所以連夜打電話,還有一個原因。
有其他人盯上這個項目了。
日本人在美國科技圈的勢力很大,耳目眾多,伯格教授的項目雖然看不到盈利逾期,但前景不錯,花個幾百上千萬,並不是多大的事情。
何乾本來想和伯格周旋兩天,看到這種情況,立馬妥協了,顧不上老板休息時間,直接越洋電話打回來。
趙子明沉吟了下,遲疑不定。
即使小訊在手,對於記憶芯片,他也沒多少把握,畢竟人腦的複雜程度遠遠超乎想象。
如果說腦機接口還隻涉及大腦的外在功能,那記憶芯片已經深入到大腦內部。
關於大腦,有一個著名的比喻,特彆形象,說大腦就是一個“三磅重的宇宙”。
要知道,人類大腦神經元的數量將近1000億,這個數字就和銀河係中恒星數量一樣多。
而我們之所以能完成像“思考、想象”這樣的複雜認知行為,都是源於這個龐大的神經元網絡。
每當我們有一個想法,至少有幾百萬個神經元在大腦裡被激發,這個狀態就像從飛機上俯瞰夜晚的城市一樣,龐大、閃耀、震撼。
《紐約時報》曾經刊登過兩張照片,一張是小老鼠大腦神經元網絡,一張是宇宙的星係,兩張照片並排放在一起,竟然驚人地相似,簡直難以分辨。
腦科學和神經科學家們,有一個特彆宏大的想法,叫人類連接組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要給大腦宇宙裡所有的神經元的排列方式,繪製出一幅精準的地圖,就像標注出太陽係裡木星、火星、水星的位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