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加州大學、麻省醫院這些全球頂尖的學術和醫療結構,都參與到這個計劃裡來了。
項目從2010年開始做,本來計劃是5年完成,但以眼下的進展,2020年也不一定成功。
大腦的複雜性遠超乎人類的想象。
何乾在郵件裡判斷,日本人應該也隻是興趣而已,不一定會落到實處,但他並不敢賭,隻能讓老板拿決定了。
趙子明將杯子裡的咖啡一飲而儘,開始給何乾回複。
困難清晰可見,稍有理智的人都不會在這上麵抱有希望,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不過,這一路走來,還不都是在賭。
隻有瘋子,才能改變世界。
今時今日,趙子明的初心始終未改。
錢,他掙得已經夠多了,在可遇見的未來,財富還會繼續膨脹,直至一個天文數字。
權勢,隨著事業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在將來的某一天,他會成為宣傳中的人物,無數人仰望的存在。
女人,不過是調味品罷了,環肥燕瘦、萬紫千紅都已閱遍。
如果說趙子明還有什麼追求,那就是改變世界的初心。
當“同意”信息發出後,趙子明心下湧起一股豪情,這一瞬間,他想了很多。
如果記憶都可以用芯片的方式備份和儲存,那人類的意識呢?情感呢?
如果記憶、情感、意識都可以轉化為電子信息,儲存在芯片中或者上傳到雲端,是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在數字世界實現永生了呢?
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一個行為能夠複製,非理性、非客觀的情感怎麼轉化為電子信息呢?
根據何乾給出的資料,這一切還真有可能。
美國西北大學的莫蘭瑟夫()”的概念。
“感覺分離”是說,你的體驗和你的感覺,沒必要非要綁定在一起。
比如說吃巧克力,可以利用腦機接口,直接給邊緣係統輸送一些數據和算法,邊緣係統收到數據,就有了“吃到巧克力”的感覺,獲得了吃巧克力的樂趣和快感,但現實中根本不需要真的吃下一塊巧克力。
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快樂或悲傷都可以被分離。
同樣的,現代認知科學認為,我們的自我認知係統並不是人類發展早期,甚至人類之前就有的東西,而是在不斷進化中產生的。
自我認知係統並不能直接知道我們心情的好壞,它是通過綜合我們的生理特征進行判斷,因此,有時會產生誤讀。
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加拿大一個心理學家在兩個橋上去測試大家戀愛態度,一個是很堅固的石橋,另一個是晃動的鐵索橋。他發現在鐵橋上戀愛成功的機率大大高於石橋。
在石橋上,安穩不害怕,所以沒有什麼特征改變。而在鐵橋上,晃晃悠悠會產生害怕,害怕會分泌荷爾蒙,心跳加速、臉紅,從而認為愛上對方了。
這就是說,生理的各種反饋會對心理形成強烈的影響,甚至一定意義上,心理認知本來就是基於生理反饋而來。
這樣一來,情感、意識之類的東西,很容易被破解,被備份、儲存。
真到了那時,數字永生就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