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明把注意力轉回眼前,上市對於很多人、很多公司來說,是人生的輝煌,事業的巔峰,對於趙子明來說,不過是一次戰略調整、一個新的開始罷了。
不會在上麵投入過多的精力,保持關注即可,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擺在麵前。
國內備受矚目的人工智能芯片企業“寒武紀”在三月份成立,因為當時數字集團正處於混改期,雙方聯係很少。
數字集團長於算法,寒武紀布局硬件,在國家的大戰略下,肯定會開展更深入的合作。
現在諸事已定,數字集團也得到任務,全麵參與寒武紀nu芯片的研發。
nu是專門負責神經網絡的專用處理器,就像大家熟悉的中央處理器cu,專用圖形處理器gu一樣。
神經網絡是模仿大腦中神經元連接的計算結構模型,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方法和基礎,它在處理圖片和音頻上,比傳統處理器能夠提升近百倍。
趙子明對此並不排斥,雖然是以寒武紀為主導,但數字集團也不會吃虧。
寒武紀是中科院計算所的創業公司,由天才少年陳氏兄弟主導,未來潛力巨大。
趙子明甚至有想法,等到寒武紀融資時,作為風投企業參與進去。
他看到寒武紀的消息,想起了下一代計算的趨勢。
各大及工業巨頭正在重金投入,布局未來,一旦形成突破,勢必產生新的壟斷。
從這上麵講,數字集團落後不少。
未來的方向,不在乎光子計算、量子計算和生物計算。
以數字集團的實力,想要全麵下注,幾乎不可能,無論是量子還是光子、生物計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巨大的資源投入。
這樣一來,就涉及到選擇問題。
稍不留意,輸掉的就是未來。
以趙子明的大膽,也不得不謹慎為之。
雖然手握黑科技,但是一旦在關鍵領域失誤,失去的就是一個時代。
到了那時,僅靠一個小訊,估計也無法翻盤。
另一方麵,從小訊身上,也無法得知,究竟是哪個方向勝出。
從現有局勢來看,量子計算和光子計算,都已經有了支持者,隻有生物計算還是一片空白,微軟在這上麵有了一定的探索,不過還沒有什麼成果。
從內心深處開講,趙子明傾向選擇生物計算。
現有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就是用傳統的半導體芯片,來模擬大腦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計算仿生學,生物計算機可謂是潛力巨大。
更不要說,與光子、量子計算相比,有望極大降低大規模運算的成本,尤其是存儲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可能會縮減到現在的萬分之一),因為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基因裡存儲的信息量是相當巨大的。
另一方麵,從競爭對手上來說,已經有公司(dave和otalysys)分彆在量子計算機和光子計算機領域率先走上了商業化的道路,現在去追趕,多少有點晚了。
當然,這麼大的事,趙子明不可能乾綱獨斷,需要征求多方麵的意見,尤其是科學界的聲音不容忽視。
但是,智囊團的意見隻是意見,最終的決定,還由他做出。
這既是權力,也是責任。
正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既然坐在了這個位置,享受的不僅僅是榮耀,那重的讓人喘不過來氣的壓力,也必須承擔起來。
涉及到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計算霸權爭奪,不容許有任何的退縮,甚至是方向性的失敗,必須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