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潯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心中的疑慮稍稍減輕了一些。她不禁對這位主持產生了一絲好奇,想知道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一路上,他們五人默默地走著,氣氛顯得有些凝重。顧塵行的步伐穩健而堅定,仿佛心中有著明確的目標。鳳潯和另一位女子則跟隨著他的腳步,心情略顯忐忑。他們都在思考著即將麵對的局麵,期待能夠順利見到大師,求得心中所惑的答案。
“主持大師,好久不見。”顧塵行輕聲推開那間禪房的門,踏入其中,然後主動向住持行禮打著招呼。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主持的敬重,深知這位老前輩的地位和威望,言行舉止間都帶著一份謙遜和禮貌。
“顧公子清冷知禮。聽聞今日竟耍起了無賴行徑。如今一見果真傳聞不可信。”主持微笑著看了顧塵行一眼,語氣平靜而溫和,似乎對他的傳聞略有耳聞。然而,他的眼神中卻流露出一絲好奇,似乎想要一探究竟。
顧塵行臉上泛起一絲苦笑,微微搖頭,“若非事態緊急,塵行怎能出此下策。想必大師知道我們來的目的,何不請圓戒大師,出來相見。”他的聲音中帶著誠懇和急切,希望能夠得到主持的理解和支持。
主持低垂著眸子,雙手合十,語氣堅定地說道“師弟閉關已久,近兩日正是關鍵時期。若有什麼事與老衲說也是一樣的。”他的表情嚴肅而莊重,仿佛在守護著某種重要的使命,不容有絲毫的妥協。
顧塵行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但他迅速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大師,此事關係重大,圓戒大師對我們至關重要。還望大師能通融一下,讓我們見上圓戒大師一麵。”他的聲音中帶著懇切和哀求,希望能夠打動主持的心。
主持沉默片刻,然後緩緩抬起頭,注視著顧塵行,“公子莫急,師弟閉關修煉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此時打擾他,未必是好事。老衲會儘全力協助公子,解決眼前的難題。”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沉穩和自信,讓人感到安心。
“大師難道不知解鈴還須係鈴人?若非圓戒大師當初種下的因,又怎會有今日之果,佛門中人,一味逃避,成何體統。”鳳潯像個小炮仗似的,直接了當的說著一點兒都沒有留顏麵。
“我寺中再不好,也輪不到你這個小輩來說,若是不想來,你大可出去,老衲可沒說要歡迎你。”主持對待鳳潯可就沒有對待顧塵行的好脾氣了,“不敬父母,私自出逃,連累父母著急的人,根本沒有資格踏入佛門淨地。”
“大師此言差矣,鳳潯如何,鳳家如何,那是人家的家事,但是私自評價,可否有違佛禮。”顧塵行本來還給主持留著顏麵,現在他居然敢指責鳳潯,當年之事,難就不要怪他不留顏麵了。
顧公子眼神堅定,不卑不亢地直視著主持,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笑容。他的聲音平靜而有力,仿佛在訴說著一個無法撼動的事實。
主持輕蔑地笑了起來,他的笑聲中透露出對顧塵行的不屑與嘲諷。他雙手合十,微微低頭,說道“佛理如何,豈是你這等凡人所能領悟的?老衲鑽研佛理數十載,豈是你能比得上的?”
顧塵行的臉色漸漸變得嚴肅起來,他向前邁了一步,與主持對視著,毫不退縮。他的聲音帶著堅定和憤怒“佛禮難道就是要拆散人家一對恩愛的情侶,讓他們承受相思之苦?還是讓人家父女不得相見,讓親情被割裂?抑或是修佛之人,必須先拋棄自己的妻子,違背人倫道德?這難道就是大師所說的佛理嗎?”
主持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但他仍然強作鎮定,試圖用佛法來壓製顧塵行。他說道“佛理深奧,豈是你所能理解的?一切皆有因果,善惡有報。”
顧塵行冷笑一聲,打斷了主持的話。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和堅定的光芒,說道“若是如此,那為何合寺僧侶,無一人得到斷陰陽的傳承,反而是我這個外人得到了?這難道不是說明,我對佛理的見解比你們更加透徹嗎?”
他的話語如同利劍一般,直刺主持的內心。主持的臉上露出一絲驚愕,他開始重新審視眼前這個年輕人。或許,他真的對佛理有著獨特的見解……
“師兄,彆再為我遮掩了。”圓戒的聲音突然傳來,仿佛一道驚雷在三姑耳畔炸響。她身子猛地一顫,眼中瞬間泛起淚花,這個聲音她已等待了近二十年,如今終於再次聽到,她卻不敢回頭,生怕這隻是一場幻夢。
圓戒緩緩走來,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三姑的心上,他輕輕地看了三姑一眼,那眼神中蘊含著無儘的深情和愧疚。然後,他將目光移向啞女,仔細打量了一番,最後走到顧塵行麵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顧公子,鳳施主,師兄剛才是為了我才口不擇言,還請二位恕罪。”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帶著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力量。顧塵行和鳳施主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和疑惑,但更多的是對他的敬重。
三姑的淚水如決堤的洪水般洶湧而出,她緊緊捂住嘴,竭儘全力不讓自己哭出聲來。這近二十年的思念、痛苦和等待,在這一刻如潮水般湧上心頭,化為無儘的淚水,肆意流淌。圓戒的眼神始終沒有離開三姑,他的心中充斥著懊悔和自責。
微風吹過,帶來一絲涼意,卻無法吹散三人之間複雜的情感。圓戒靜靜地站在那裡,宛如一座沉默的雕塑,似乎在默默訴說著這近二十年的滄桑變遷。
時間從不會悄無聲息地流逝,它在人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記。曾經嬌豔欲滴的臉龐,如今已被歲月刻滿皺紋,每一道痕跡都在訴說著時光的無情。然而,當年那豐神俊朗的麵容卻幾乎沒有變化,仿佛時間對他格外寬容。
圓戒凝視著三姑那布滿皺紋的臉,沉重的歎息著,愧疚和痛苦在臉上交織。他的聲音帶著無儘的悔恨“是我負了你,我這一生上不愧對蒼天,下不愧對大地,對得起佛祖,對得起百姓,唯獨對不起你。”每一個字都充滿了自責和哀傷。
三姑擦去臉上的淚花,聲音略微顫抖地說道“大師。”這一聲呼喚,飽含了多少複雜的情感。她的手上翻出一麵銅鏡,那上麵的法術早已被封印,如今隻是一個睹物思人的物件罷了。她緩緩地將銅鏡遞給圓戒,仿佛在交還一段無法言說的過往。
圓戒接過銅鏡,鏡子中映出他那疲憊而愧疚的麵容。他凝視著鏡子,仿佛透過它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和三姑。那些美好的回憶湧上心頭,同時也帶來了無儘的痛楚。他默默地將銅鏡收起,像是收藏起了一份珍貴而又沉重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