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雲的眼中先是露出一抹迷茫,不過很快他眼中的迷茫被震驚取代。
“因為鎮國公?”
“準確來說是因為謝家。”景王滿臉譏諷道,“太子那個蠢人事事都依賴我那個好舅舅。與其說他是大周的太子,還不如說他是鎮國公府的太子,你覺得我父皇會允許日後整個大周被鎮國公府操控嗎?換做是你,你願意嗎?”
“當然不願意。”宋青雲歎息道,“難怪皇上會這麼針對太子和鎮國公。”他說完,想到景王和鎮國公府的關係,麵色不由變得古怪。“那殿下您……”
“本王跟太子那個蠢人不一樣,本王絕不會事事依賴鎮國公,更不會事事聽他的話。”一想到鎮國公隻幫太子,不幫他這個親外甥,景王的心頭不由地浮現一片恨意,眼底劃過一片陰鷙。“再者,本王跟鎮國公府並不親近。”
“這就是殿下被皇上重用的緣故吧。”宋青雲有句話沒敢說,皇上明顯在挑撥太子和景王的關係。不過,就算皇上不離間,景王跟太子的關係也會不好。
“本王知道父皇在利用本王對付太子和鎮國公,但是本王不在乎。”景王心裡清楚得很,“就算父皇不讓本王這麼做,本王也會對付太子他們。本王要想坐上儲君之位,就必須除掉太子和鎮國公。”
“殿下,草民有句話不知道當說不當說。”
“說吧。”
“殿下,我們宋家隻能幫您在金陵行事,但是幫不了您在京城做事。”他們宋家在金陵,可以說是權勢滔天,但是在京城,可什麼都不是。“您要想坐在那個位子,需要京城世家的支持,而鎮國公府是你最好的後盾。”
“本王說會除掉太子和鎮國公,並沒有說要鏟除鎮國公府。”景王當然知道他最後還是需要鎮國公府的支持,“隻要太子和鎮國公沒了,鎮國公府就會為我所用。”
見景王都明白,宋青雲沒有再多嘴。
“殿下英明。”
“楚王的事情,用不著我們操心。”景王故意把楚王遇刺身亡的消息傳回京城,為的就是讓京城亂起來,讓太子和鎮國公他們暫時沒有心思放在金陵這邊。“縣試已經結束,但是我們還是不能疏忽大意,要讓那些人老老實實批閱考卷,在發榜之前,絕不能泄露半點消息,明白嗎?”
宋青雲心頭一凜,神色鄭重地說道:“草民明白。”剛說完,他便想起一件事情,“殿下,等縣試發榜後,您是不是要啟程回京呢?”
“本王不打算回京。”
“您不打算回京?”
“本王打算院試結束後才回京。”景王心裡清楚,縣試結束後返京,一定會有危險。以太子和鎮國公他們的手段,隻怕會讓他在回京的途中意外去世。“縣試是科舉考試的第一場考試,本王在金陵成功地讓縣試舉辦,為金陵的科舉考試開了一個好頭,本王可不想把這個功勞讓給彆人,自然是要把接下來的兩場科舉考試辦了。”
“草民原本還打算勸說殿下留下來,現在看來不用了。”宋青雲的看法跟景王一樣,如果現在就回去,未免太可惜了。
“本王已寫信給父皇,懇求父皇讓本王留在金陵,繼續負責主持接下來的府試和院試。”這段時日,景王不僅儘職儘力地舉辦科舉考試,還暗中對付太子和鎮國公的人。當然,最重要的是他結識了不少寒門子弟。他以前看不上這些寒門子弟,雖然他們中很多人有才,但是因為他們出身低微,很難有機會出仕,所以他沒有花心思在他們身上。
如今卻不同了,寒門子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隻要他們真的有才華,就能從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屆時就能出仕。所以他現在有必要結識他們,讓他們為他所用。
所有人都覺得父皇舉辦科舉考試,隻是為了對付世家。其實,並不僅如此,最重要是為朝廷選拔人才。
以父皇對科舉考試的重視,日後朝中的大臣都要通過科舉考試。父皇對世家忌憚,一定會重用出身寒門的大臣。在這些寒門子弟還沒有考中之前,與他們相識,並幫助他們。等到日後他們高中,在朝中任職,他們一定會支持他。
還有,母後說的對。他負責金陵這邊的科舉考試,對金陵的寒門子弟來說,他算得上是他們的恩師。不管日後他們支不支持他,但是對他,他們會心存點感激。
“殿下,明年的鄉試,您不打算主持了嗎?”宋青雲道,“比起今年的三場考試,明年的鄉試才是最重要的。”
“本王明白,本王會向父皇爭取明年的鄉試。”景王當然不想錯過明年的鄉試,如果可以,他還想負責明年的會試。不過,以他的資曆,父皇肯定不會同意他負責主持會試。但是,明年江南的鄉試,他還是可以爭取的,當然前提條件是他成功地舉辦今年的三場科舉考試。
“殿下,魏王那邊要不要……”宋青雲沒有把話說完,但是意思很明顯。“魏王如今身受重傷在彭城,正是下手的好機會。如果錯過這次機會,以後怕是很難找到這麼好的機會除掉他。”
“魏王?”景王譏誚道,“他算什麼東西。”
“殿下,魏王可是太子的得力乾將。”
“得力乾將?你還真是看得起他。”景王滿臉不屑地說道,“他不過是太子身邊的一條狗。他用不著的我們出手,太子和鎮國公他們會拿他出來做替罪羔羊。”
宋青雲想想覺得也是。
“你還是好好對付李傕他們吧。”景王把手中的棋子扔進棋盒裡,站起身居高臨下地望著宋青雲,“你一直對他們手下留情,他們未必會領你的情。你再心慈手軟,到時候死的可是你。”
“殿下的話……草民記住了。”宋青雲站起身來,退後幾步,接著朝景王行禮,“殿下放心,草民不會再心軟。”
景王斜睨了一眼宋青雲,語氣淡漠道:“你最好能說到做到。”
宋青雲心裡一緊,麵色一肅:“草民一定能做到。”
景王深深地看了一眼宋青雲,沒有再說什麼,轉身便離開了。
守在門口的孟剛見景王出來,忙為景王撐傘。
“去貢院。”主持科舉考試的地方叫貢院。縣試已經結束,但是主考官們還在貢院批閱考卷。
宋家門口早已有馬車等候。景王上了馬車,問孟剛道:“貢院的情況如何?”
“一切正常。”孟剛恭敬地說道,“貢院有重兵把守,沒人敢在貢院或者附近鬨事。”
景王輕點了下頭,旋即靠在馬車上休息。
片刻後,景王的馬車抵達貢院。
貢院裡燈火通明,但是卻十分安靜。
守在門口的將士見來人是景王,恭順地行了個禮。
景王見將士們都淋濕了,吩咐孟剛去準備薑湯。雖然這段時日,金陵天氣炎熱,但是這兩日因為下雨的緣故,晚上還是有些涼的。如果淋濕了,很容易受風寒的。
將士們忙行禮感謝。
景王走進貢院,就聽到屋子裡傳來主考官們在爭論,而且爭論的非常大聲。他心頭微微一沉,忙走了過去。
主考官們爭論的是這篇文章寫的好,那篇文章寫的妙。
他們告訴景王,參加縣試的學子們大多數都非常有才華,文章寫的極好,讓他們大為震撼。
景王隨便拿起一張考卷,看到上麵的文章,發現的確寫的非常好。
江南不愧人傑地靈,滿是才子。
見景王來了,主考官們就問他這幾份考卷,該評誰為第一,誰為第二,誰又為第三。他們方才吵得厲害,就是因為他們覺得這三份考卷都寫的非常好,可以說不相上下,他們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評誰為第一。
因為考卷上的名字被糊住了,景王並不知道這三份考卷的主人是誰。
“本王來金陵之前,父皇曾特意叮囑過本王,科舉考試不僅僅是考文章寫的好不好,還要考他們會不會處理事情。”他說完,又仔細地看了看主考官們選出來的前三名的考卷。他發現這三位學子,文章寫的是極好,但是寫實際的東西卻欠缺了些。
“各位大人,你們看看,他們寫的治理地方的政策。”
主考官們接過考卷,又詳詳細細地看了一遍這三位學子的答題,發現關於這方麵寫的的確不太好。
“各位大人,父皇舉辦科舉考試是為了選拔人才,而這人才得務實,明白嗎?”
“多謝殿下提點,臣等明白。”
“那你們再好好看看。”
景王陪主考官們批閱了一會兒考卷。臨走前,他再三叮囑他們,不要徇私舞弊,不然後果不是他們能承受的。
金陵城的某處宅子裡,趙曜看著身受重傷的魏王,老氣橫秋地歎氣:“八哥,你就算要受傷,也沒必要把自己弄得這麼慘吧。”
魏王瞪著趙曜,懶得搭理他。
“八哥,你的小身板本來就虛弱,這次又身受重傷,你還想不想好呢?”八哥要做戲,也沒必要把自己傷的這麼重。“八哥,你這次受傷都快要趕上那一次了。”
最後還是卑微的求月票!求打賞!求留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