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朝中不少大臣擔心自己的仕途和小命的時候,楚王大張旗鼓地回到京城。
這幾日,因為安南狀告一事,鬨得滿朝文武憂心忡忡,哪裡有心情去關注楚王。等到楚王回京,他們這才想起來楚王去北境彆有目的。一想到楚王回來又要給朝廷帶來腥風血雨,大臣們的心又懸了起來。一時間,不少人自危。
楚王回到京城,沒有急著進宮,而是先回自己的王府沐浴更衣。他這一路回來,風塵仆仆,蓬頭垢麵的,如果就這樣進宮見皇帝,太失禮了。
李仆射和擁護楚王的大臣們得知他回來了,一個個都非常激動。如果不是得知楚王要進宮麵聖,他們早就一窩蜂地跑去楚王府。
楚王沐浴完後,就急急匆匆地進宮。
皇帝早就知道楚王回京了,正等著他進宮。得知他已進宮,便派孫奎親自去接他。
楚王剛下馬車,就見孫奎在宮門口,他剛想說什麼,就見孫奎朝他走了過來。
孫奎先恭恭敬敬地向楚王行了個禮,隨後說道:「楚王殿下,皇上讓奴婢來接您。」
「有勞孫公公了。」
「殿下客氣了。」孫奎關心地問道,「殿下,您這一路沒有遇到什麼事情吧?」
「多謝孫公公關心,我這一路很好,沒有出任何事情。」這多虧了十弟的幫忙,他才能平安順利地回京。
「您不知道您一直沒有回來,皇上有多擔心您,還有李妃娘娘也非常擔憂您。」孫奎這話半真半假,李妃是真的擔心楚王,但是皇帝卻沒有半點擔憂。「李妃娘娘得知您回來了,一定會非常高興。」
楚王聽說李妃擔心他,心中十分愧疚:「孫公公,我母妃這段時日還好吧?」他這一路沒敢寫信,也沒敢派人傳回消息,怕被韓王的人發現。母妃他們一直見他不回來,怕是日夜不安。
「李妃都瘦了,說是苦夏,奴婢覺得是因為擔心您。」
「是我不孝。」楚王決定待會跟皇帝彙報完事情,就去看望李妃。「對了,梁嬪娘娘還好嗎?」
「梁嬪娘娘也擔心您。」孫奎在心裡說道,梁嬪娘娘好得很。「娘娘沒事,您不用擔心。」
「那就好。」自從趙曜去了嶺南,楚王就把梁嬪娘娘當做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
孫奎又跟楚王說了些近日朝廷發生的事情。楚王雖然之前沒有回京,但是安南公主狀告不少大臣一事,他聽說了。當然,也知道前鄭王被貶為庶人,又要被斬首示眾一事。
「殿下,皇上說了,您來了,直接進,不用通稟。」
「麻煩孫公公了。」
「殿下言重了,這是奴婢的職責。」孫奎沒有跟著進禦書房,而是留在了門口。
見他師父站在門口,孫豆豆好奇地問道:「師父,您怎麼不進去伺候?」
「皇上要跟楚王殿下談要事,我就不進去了。」孫奎這點眼力見還是有的,「我等皇上叫我。」
孫豆豆偷偷地朝禦書房內看了一眼,旋即壓低聲音對孫奎說道:「師父,楚王殿下回來了,這是不是又要出事,而且還是大事?」
孫奎瞪了一眼孫豆豆,「朝廷大事,是你該關心的嗎?」又警告他道,「不該問的就彆問。」
孫豆豆討好地朝孫奎笑了笑:「我這不是被嚇到了麼。」這幾日發生的事情太多了,彆說大臣們膽戰心驚,就是他們這些伺候的人也戰戰兢兢,生怕撞到皇上的槍口上了。
「出息,這事跟你又沒有關係,你怕什麼。」孫奎說完,靠在廊柱上,閉著眼打盹。
孫豆豆不敢再說什麼,安靜地站在他師父身邊。
禦書房裡,皇帝認真地聽楚王的彙報。
楚王把他去北境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包括到了北境後發生的事情,都一五一十地向皇帝稟告。
皇帝邊聽,邊時不時誇楚王做得好。
楚王彙報賑災的時候,稍微夾帶了些私貨,大力地誇讚趙曜及時把糧食送到北境,還誇趙曜提出吃蝗蟲的意見非常好。如今,北境的老百姓提到蝗蟲再也不害怕,反而把蝗蟲當成「財神爺」了。
聽到楚王拚命地誇讚小兒子,皇帝心裡又是欣慰又是好笑。
「父皇,這次北境蝗災能順利解決,多虧了十弟,您得好好獎賞十弟。」北境蝗災順利解決,十弟厥功至偉。楚王覺得皇帝不能因為不喜歡趙曜,就忽視他的功勞。
皇帝哪裡聽不出來楚王話外之意,「朕已經獎賞他了。」
楚王沒有多嘴問皇帝獎賞了趙曜什麼,「那十弟一定會非常開心。」
皇帝道:「你還真是關心他啊。」
「十弟是弟弟,我作為哥哥關心他是應該的。」
皇帝看了一眼楚王,誇獎道:「你這樣很好。」說完,他又問道,「老二在北境怎麼樣?」
「二哥在北境很好……」楚王沒有說代王的壞話,而是一直在說代王在北境抵抗匈奴的辛苦和功勞。
皇帝聽後,微微點了下頭,隨後又問道:「老五呢?」
「父皇,關於五弟,兒臣有一事要稟告。」
「說。」
楚王把韓王勾結新冒頓單於身邊三王妃一事,詳細地跟皇帝說了。說完,他又補充一句說他沒有拿到證據,但是這事是真的,請皇帝立馬派人去調查。
皇帝聽了,麵上毫無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