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察覺到這件事情不錯。」
聽皇帝這麼說,楚王非常驚訝:「父皇,難道您知道?」
「知道一些。」
楚王一臉震驚。
「老五跟三王妃的事情,比你想象中要複雜。」皇帝叮囑楚王道,「這事在你這就到此為止,你就不要操心了。」
「是,父皇。」既然父皇知道五弟勾結三王妃一事,那他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皇帝又誇讚了楚王幾句,之後就讓他趕緊去看看李妃。
李妃也知道楚王回來了,一直在等著兒子過來。
楚王見到李妃,先請罪說自己不孝,讓李妃擔心了。
李妃紅著雙眼,扶起楚王,嘴裡一直說回來就好。
這段時日,李妃一直擔心兒子的安危,怕兒子在回京的途中出事。她好幾次夢到兒子被人追殺,身首異處。
等李妃平靜下來,楚王把趙曜怎麼幫他金蟬脫殼一事跟她說了。
李妃聽後,感歎道:「幸好這次有漢王幫你,不然你……」兒子沒有白疼小十,小十是個感恩的。「你去北境有沒有發生危險?」
楚王簡單地跟李妃說了說北境發生的事情。韓王勾結匈奴三王妃一事,他沒有說,這是機密,不能隨便告訴彆人。
「代王這次抵禦匈奴立了大功,我之前還擔心他從北境回來後,會力壓你一頭,沒想到前些時日安南公主狀告代王和宣平侯在安南招兵買馬、鍛造兵器。」李妃擔心代王回來,楚王就沒有什麼勝算,沒想到安南公主送來一個大驚喜,「招兵買馬和鍛造兵器可是大罪,代王在北境立的功,隻能將功抵罪了。」
「就算他立功回來也沒有什麼。」楚王並不懼怕代王立功。
李妃瞧著兒子對代王和宣平侯在安南做的事情毫不意外的模樣,疑惑地問道:「你早就知道代王他們做的事情?」
楚王微微頷首:「知道,安南公主是十弟送來的。」
李妃聞言,麵露驚
愕:「你說什麼,是漢王他……」
「嗯,當年安南公主從那個畜生裡逃出去,路上遇到梁家的商隊,是梁家商隊偷偷帶著她去了嶺南,然後又送她回到安南。」
「這這這……」李妃震驚地說不出話來。
「安南公主一心想要報仇,是十弟派人送她來大周的。」
李妃愣了一會兒,驚詫道:「沒想到是小十幫她的。」
「十弟在沼澤府,跟安南那些國家的人都有生意往來,他在安南那些國家的消息比我們靈通。」
李妃聽到這裡,表情愈發吃驚:「你的意思是代王和宣平侯他們在安南做的事情是小十收集到的,然後讓安南公主來狀告?」
楚王點頭:「沒錯。」
「這……」在李妃眼裡,趙曜一直都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小十變得這麼能乾了啊。」
「十弟一向能乾,母妃你可不要小看他。」楚王提起趙曜,是滿臉的驕傲。
「小十能乾,你自豪什麼。」李妃打趣道,「小十可不是你的兒子,你這猶如父親一般的自豪像什麼。」
楚王被李妃調侃得有些不好意思,「母妃,十弟是我的弟弟。」
「小十能乾也好,這樣他在嶺南就不會被欺負。」李妃剛說完,便想起大臣們參奏趙曜斬殺嶺南官員一事。「這孩子在嶺南應該不會被欺負。」
「我之前也擔心十弟在嶺南會被欺負,現在看來他不欺負彆人就不錯了。」
「你還是勸勸小十,不要對嶺南那邊的官員趕儘殺絕,這對他的名聲不好。」
「母妃,十弟不在意名聲,嶺南那些官員十惡不赦,他們該死,十弟是依律斬殺他們,並沒有錯。」自從得知嶺南那些官員的所作所為後,楚王覺得趙曜殺的對。
見楚王滿臉怒容,李妃沒有再說嶺南官員一事,轉移話題說起近日發生的事情。
「景王和鎮國公也在安南做了那些事情,等皇上派人核查無誤後,你覺得皇上會怎麼懲罰他們?」
「如果他們沒有把鍛造好的兵器運回大周,也沒有把在安南養的私兵帶回大周,那他們就構不成謀逆之罪。」楚王分析道,「如果按照大周律法,他們罪不至死,但是也要受到嚴懲。不過,到底怎麼懲罰他們,還是要看父皇怎麼想。父皇不追究他們,那麼他們就不會有事。如果父皇追查到底,那他們的爵位會保不住。」
「這些年來,皇上一直對付世家,你說皇上會不會趁這個機會除掉鎮國公府、安陽公府和宣平侯府?」李妃自然是希望皇上這次嚴懲,不要放過鎮國公他們。
「不好說。」楚王捉摸不透皇帝的想法,「鎮國公府的話,去年大哥一家才出事,如果父皇再對鎮國公府出手,隻怕會壞了父皇的名聲,讓人覺得父皇忘恩負義。再者,如今的鎮國公府早已不成氣候,父皇應該不會趕儘殺絕。」
「你說的對,皇上應該不會放過安陽公府。」
「嗯,至於宣平侯府,算是父皇的母族,父皇不看在榮貴妃的麵子上,也要看皇祖母的份上,可能不會嚴懲宣平侯府。」
李妃長長地歎了口氣:「唉,想要通過這件事情,讓皇上嚴懲代王和宣平侯府,果然不太可能。」
楚王神色冷靜地說道:「日後總會有機會的。」
免費閱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