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柳子淮用沒人服侍的理由安插人進東跨院,煙雨得去書房給柳子淮鋪床疊被,整理內務。
柳子淮進門躊躇的看了眼臥房的方向。
今日妻子去跟謝家七太太上香,回來也不去正堂吃飯,說是用了齋飯回來不餓。
想問一句謝府那邊可對他們柳家有看法,也無從問。
如今臥房是他心裡抵觸之地,他並不想為了問句話而進去麵對雲玄月。
罷了,明日再說吧。
入了書房看見煙雨在整理他的睡榻,等弄得差不多了他就揮手讓人出去。
這兩天因為母親總在哭鬨,他有些心力交瘁,看書看不進,隻能用一些幻想來讓自己放鬆。
不知佳人思何處,但願佳人能入夢。
過了幾日,京都有了傳言,說北境戰況激烈,鎮北侯已經退守到內關,烏古大軍踏馬攻破外關,大雍兵將死傷無數。
雲州,奉聖州,媯州,三州都遭受生靈塗炭,大雍邊境難民已經奔逃至薊城,北境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
京都有些人心惶惶的了。
這時,有人提到國難早有預兆,去年皇陵起大火,就是上天給出的警告。
先是火燒皇陵,後是敵國強軍入侵,這定然是上天給大雍的懲罰,蒼天起怒,人間有冤啊!
傳言越傳越烈,終於,傳入了天子之耳。
皇帝聽到這傳言當堂砸碎一塊白玉鎮紙,怒斥“無稽之談!”
然而,隨後朝堂上就有人提到了在皇陵遇難的前太子。
蒼天起怒,大雍江山遭受重創,有沒有可能是前太子有冤。
更有人提到,若是前太子在,烏古國必然不敢出兵大雍。
當年前太子跟隨鎮北侯,十七歲就帶兵踏平烏古國五大守營地,讓烏古國聞風喪膽。
這等英才不該以那等罪名墜落,前太子很可能是被冤枉的,懇請皇上為前太子查明真相,雪清冤屈,以安定大雍江山為盼。
附和的文武大臣有十幾個,全當沒看見皇帝的黑臉。
“簡直是妖言惑眾,二皇子已經去了十七八年,要是真有冤情要老天爺為他平冤,為何十多年來沒動靜。這純屬一派胡言,擾亂朝綱。”
右副禦史江承望第一個站出來反駁,他朝皇帝一拜後繼續說道“當年二皇子代陛下登泰山祭祀,損壞祭石天降神火乃眾目所見。
陛下為了平息天神地隻的怒火,為了大雍江山的穩固和黎民百姓的安定才廢去其儲君之位。
讓二皇子去安守皇陵也是陛下一片苦心,想讓二皇子得到先祖寬恕。
而當年皇陵起火已經查明是意外,並非人為災難,生死有命,二皇子何來跟天訴冤之情?
爾等今日拿此等事相扯,到底是何居心?”
江承望心裡暗罵,沒說前太子死是天譴都好了,還想為他正名,異想天開。
“對,十幾二十年前的事了,現在扯出來說到底有何用意?”禮部尚書也站了出來。
這倆都是安王的人,緊跟著就有幾十個官員討伐提前太子的人,很快信王的人也加了進來。
一時間,朝堂有大半官員都反對前太子有冤情跟天降懲罰之說。
前頭提出這說法的官員被罵得狗血噴頭也不多爭辯,他們拋磚引玉而已。
龍椅上的皇帝臉色鐵青,當年前太子代他去泰山祭祀卻出事,這事十幾年了他都不許人提。
這些人今日扯出來,把那隱藏了十幾年的噬心晦暗,將拋於日光之下。
前太子含冤至天譴大雍,是說他這個天子不配做大雍之帝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