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掩初弦月!
京都謝府,謝大儒收到一封信。
信上透出來的毫不客氣的銳氣,讓他看了三遍仍然眉頭緊皺。
“尊長親啟柳家所言皆為誹謗,實嫌玄月貌醜門低,與名分視為報恩,一居之所視為歸宿,其親又為攀附權貴試圖毒害於我。
苕河冒險一救,落個身處後宅險境,非玄月能忍之,自出柳家忙我雲家家計而非逃逸,回歸之時定當麵與之對質。
尊長一葉遮目,也當為小女子除葉見清,勿汙正義之名。無愧天地之玄月敬拜。”
國難當頭,邊境生靈塗炭,雲玄月沒有為流言費心太多。
心頭壓著些火氣,她直接給謝大儒寫了這封信,目的就是要謝大儒出麵平息流言。
你保媒的才俊非你所言之可托付之人,她用自身的正義為證。
苕河兩岸,她救上來的人不止柳子淮一個,她若是那等顧私欲而失婦德之人,就不會有大義之心。
連這點都看不透,枉為大儒,枉為帝師。
這封信傳遞出的意思,謝大儒當然一看就明。
正因為如此,他才臉色難看得一而再的看,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被一個小女子說他一葉障目。
還帶著無愧天地的落款。
鏗鏘有力到讓他不得不自省自己在這件事中是否真的存在失察。
柳子淮,當真敢欺師滅祖?
難道他不要仕途了嗎?
還是以為有了文昌伯府做後盾,就能胡作非為?
心一有疑,這封有著人格烙印的信,就讓謝大儒上了心。
他當即召來連海,讓他暗中調查柳家和京都雲宅。
本以為一樁普通的婚事,不成了就不成了,他日日忙著書院之事,不想浪費時間在這些俗事上頭。
但這封信讓他意識到,雲家女的不凡,怕不單是能義勇冒險救人。
這般口氣的信,帶著平等對話之銳氣,可不是一般女子能寫得出來。
這意味著雲家女要不就是缺教養規矩,要不就是身份地位不低,才會有這樣的底氣不懼他謝氏世家之積威。
謝大儒回憶起在南水鄉見過雲家女的那一麵,其身邊的嬤嬤都規矩到位,主子豈會教養不符。
結合雲家的情況,細想之下,謝大儒蒼老的麵容上出現了凝重之色。
放在椅把上乾枯的手,微微有些顫抖。
兩天後,京都關於雲玄月的流言統統被人壓了下來。
謝家人沒有隱藏是他們的手筆,直說是家中老爺子看不得人越說越離譜。
並舉證雲家女從小就是個熱心救人於難之義勇之士,其高潔品格非傳言所能誹謗。
有大義之心的人做人必有分寸,望那些得利之人不要惡意中傷,免得被天打雷劈。
謝家人此言一出,就差明晃晃的說是柳家人忘恩負義了。
風向立變。
以謝家之根基實力,豈是柳家可比,柳家當即被眾人各種質疑。
在翰林院的柳子淮本來隱隱有了被眾人捧起的勢頭,突然間就感覺到了不對勁。
同僚對他有了謹慎感,不複之前的熱情。
本來就對柳子淮和離要娶文昌伯府之女感覺有異的韋彥之,聽到謝家放出來的話後有了更深的懷疑。
他一直都知道,柳子淮朗月清風溫文爾雅的外表下,藏著顆不甘人下之心。
他能娶威武伯府之女是無心插柳,柳子淮能娶文昌伯府之女怕是早有預謀。
那日去西山蓮塘柳子淮態度轉變,少了對他的嫉妒心結,一路輕鬆說笑。
當時他還以為是柳子淮想開了。
如今想來,這怕是另有緣故。
那麼巧江三小姐在蓮塘附近尋短見就被柳子淮所救,然後不得不下嫁柳家才能保存名節。
這事兒細想之下,韋彥之心頭都有些狂跳了。
不會的,不會的,不會這麼離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