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王亦無良策。”
張昭放低聲音神情遺憾:“太子遠在關中,若能拜大司馬為皇太弟,則天下黎庶、漢室社稷之幸也。”
隻要不打仗,大家坐在朝堂開會,那就可以慢慢玩了。
“如若能如此,也是我等的幸事呀。”
李孚由衷感慨,卻收斂神情嚴肅說:“以我對大司馬的了解,恐怕江淮、河北、荊益各州聯合勸進,大司馬也不會受領尊位。”
“難道就沒有一點周旋餘地?”
“沒有,自陳王遇害,家室子女為賊臣屠戮一空時,我等就已沒了退路,更彆說是周旋之餘地。”
李孚用勁抓了抓張昭的手:“否則大司馬有意,又豈會放任淮南稱號?”
張昭再次沉默,淮南這裡稱號勸進行動一開始就是個試探的信號,如果關中方麵有意,淮南王自然會識趣的帶領王國內群臣、揚州各郡縣長吏一起對關中上表勸進。
隻是關中采取了冷處理,反而放任傅巽、裴潛等人割裂荊州,煽動荊南建立長沙國。
無視淮南稱號,也主動壓縮劉表父子的動員力,擺明了要用粗暴手段壓製荊州。
隨即,李孚就問:“我聽聞江淮之士以壽春不祥,欲定都於丹陽之秣陵?”
壽春是袁術偽朝的國都,這個奇葩國家轉瞬就滅,很不吉利。
張昭不太想回答這個問題,就說:“司空府也幾番提議,欲請淮南王赴許都登極。因徐揚之士反駁,故不得行。”
這是要立新朝,而不是繼承後漢社稷,哪能去許都登基?
李孚聽了就觀察其他送彆官員,見一個個神情有躲閃之意,李孚也算是明白了,忍不住譏諷做笑:“如此說,會定都秣陵?”(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