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些糧食代表他個人的態度,能讓分管田莊的田吏高抬貴手。
對於這些二郡從叛大姓、豪強的家眷族人,各處田吏敢下死手折磨的沒幾個人。
正所謂物傷其類,關中士人與士人出身的官吏會本能的為這些奴隸提供一些小方便。
再是奴隸,這些人,哪怕女眷也掌握著各種經營、持家技能,平均來說,女眷文化水平比田吏高。
當杜畿來到田莊時,就見與張時有關聯的五家奴隸正圍在一起增修土屋茅草。
十幾孩童也在幫忙遞送茅草,隻有三個幼童在草堆邊上玩耍。
其中一個女童三歲模樣,靜靜坐在石塊上,安靜模樣惹的杜畿側目多看了幾眼。
這裡的田吏已快步迎上來:“杜先生,今日來的不巧,我們百戶已督兵赴戰去了東邊弘農。”
“這也無妨。”
杜畿也回禮,笑著說:“承蒙大司馬洪福,今年杜陵夏秋豐收,想著照料友人家眷,不知可否行個方便?”
“這……百戶不在,小吏豈敢做主?”
田吏為難,他隻是鬥食小吏,又沒有軍功在身,出身隻是因為他種地種的好,被推舉成了田吏。
有勸農、改良種田技藝的職責,也兼職管理這處田莊的奴隸。
青壯都已抽走在彆處集中乾重體力工作,田莊的管理工作並不算勞累。
畢竟是奴隸,身份貶的太低了,這些士人、豪強出身的奴隸反而更加順從,有工作積極性。
大司馬對外戰爭勝利越多,這類士人貶斥的奴隸積極性越高。
田吏說著見杜畿收斂笑容,立刻又說:“大司馬說過,百姓法無禁止皆可行,杜先生是民,幕府、郡縣、百戶所上麵也沒有禁止百姓贈糧給奴隸的公文,小吏看來這自然是可以的。”
“那就有勞足下代我向各家分糧,一袋分給故舊五家,一袋分給田莊餘下各家。”(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