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屬吏想要晉升為長吏,難度太大了,往往需要原來的長吏推一把,會欠下巨大人情。
這種屬吏成長而來的長吏,對舊長吏來說才是有意義、有用的舊吏。
至於數量更多,依舊留在本縣、本郡的舊有屬吏……這種人跟不上舊長吏的升遷調用,雖有人情關係在,但天各一方,往往派不上用場。
滯留本地難以向外跳出去,所以這些人會迎來送往,成為一代代長吏的屬吏、舊吏。
所以一個家族的影響力壯大,看的是有效的舊吏,那些身份完成蛻變、晉升的舊屬吏、新長吏。
但躋身長吏的正經入仕渠道就三條,郎官、孝廉與軍功。
可現在按這套《職位爵祿法》,以後會開啟屬吏的積功、考評。
即日常行政工作,也會視作立功,這種功勞可以提升屬吏的本身爵位;爵位達到後,通過中樞考核,就會授官一方,成為長吏!
其中也有讓崔州平不滿的地方,那就是軍功授爵,因爵位而授職。
換言之,以後隨著這項製度的運轉,州部、郡縣的長吏,已經無法自行征辟本地的名士、閒散士人為屬吏。
隻能從本地挑選爵位達標的屬吏,對這些屬吏進行重組,以構成行政團隊。
至於落選、不出仕的有爵位者,會組成鄉三老、縣三老、郡三老,這些人則擁有監察、議政之權,以及參與官吏考核的資格。
未來一個士人、或者一個人想要出仕,第一步就是從戎應征,從軍中獲取基本爵位,帶著這個爵位返鄉後,才能授予基礎官職,然後積功提升爵位,再根據新爵位來授更高的新職務。
入仕渠道被統一卡死,可入仕獲取爵位後,就有了一路向上晉升的資格。
也就是說,初次授爵的權力非常的重,直接決定一個軍士退役後能否入仕地方,從基層做起。
不可能年年都有仗打,所以軍功授爵的標準不能隻參照戰場斬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