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荊州,襄陽圍城戰已經爆發。
峴首山北端,山坡之上,帷幕數重。
陸議居高俯視觀望戰場,這裡具有絕對的視野優勢。
唯一不好的就是襄陽城西邊的萬山依舊被文聘牢牢把持,朝廷兵馬若有大範圍調動,也能被文聘洞悉。
但也沒有耍花招的餘地,整個漢水以南,劉琦、黃忠集中兵力駐守襄陽,放棄了外圍水寨、營寨各類據點。
就連城北碼頭,也沒有駐兵。
算上萬山營寨,就這麼兩座相互依靠的據點。
而漢水之北,周瑜、段煨分彆駐守平虜城、樊城,樊城東北宣池內更是荊州水師聚集點,荊州刺史裴潛駐屯此處。
太史慈所領的水師則在萬山北部的漢水沙洲立寨,這種情況下,對方兵力依舊保持優勢,以至於敢出動大軍,往襄陽城運糧。
東南朝廷的軍隊隻能圍襄陽南部區域,向北部分兵駐守,就會遭受文聘、太史慈、黃忠的襲擊。
雙方交戰數次,吃虧後,東南軍也就放棄了全麵包圍襄陽的計劃。
除非他們能獲得更多的援軍,否則無法隔斷漢水,也就談不上全麵圍困襄陽。
襄陽百姓多數已遷往南陽地區,現在的襄陽城就是一座巨大的軍事堡壘。
哪怕守軍不放箭,放任東南軍攻城,僅僅是城頭交鋒時產生的難看殺傷比率,就能讓東南軍喪氣。
從始到終,陸議就沒有包圍或吃掉襄陽的打算,因為這很難達成。
特彆是沒有在野戰中大規模殲滅、殺傷荊州軍的情況下,基本不存在攻陷襄陽的可能性。
彆說是他,就是大司馬親來,也攻不下守軍充足,援軍規模更重且近的襄陽。
可陸議也無法違抗朝廷的指令,說是朝廷的指令,實際上還是軍中大小頭目的意誌。
仗打到現在,隻希望幽州方麵能傳來好消息,到時候荊州軍內部就會生變。
為了攻陷襄陽,已經散布了各種流言,但收效甚微。
上到劉琦、裴潛,再到太史慈這樣的附庸從屬,都有與東南朝廷死磕的動機。
打又打不動,撤又不甘心,這種心態下陸議隻能謀求更多的援軍。
當軍隊數量多到一定程度,戰機自會出現。
有漢水漕運,這裡聚集再多的軍隊,也不會短缺糧秣。
就在他例行觀望各處營寨之際,魯肅快步登上半山坡的木台:“都督,長沙兵已開始北上,今日已出洞庭。”
可魯肅臉上沒有一點援軍出發的喜悅情緒,陸議皺眉:“子敬是不是有壞消息?”
“也不知是好是壞。”
魯肅放低聲音:“孫賁駐屯的漢津、華容一帶的營寨……吏士染疫。”
說著魯肅將一疊帛書遞上:“這是孫賁手書,他提議彙合長沙兵,合力猛攻荊州水師。破其水師,阻斷漢水,襄陽如在囊中。”
陸議翻看帛書,頭也不抬就問:“其他各軍可有染疫跡象?”
“還未得到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