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清掃的過程中,但凡工具有所損壞,均記錄下來。
雖然那些鄰居都表示不必還了,但趙二不會真的不還。畢竟現在縣衙尚未給民眾留下多好的印象,這種小便宜還是不占為妙。等過一陣子,百姓們知道這屆縣領導的仁義之後,這些小便宜再占不遲。那些掃把之類的壞了可以讓犯人重新製作,而鐵鏟之類則隻能由鐵匠來修複了,這之中便會產生費用,而這筆費用自然要算在這些犯人頭上。
垃圾清理出來之後,由犯人們運到城外處理,順便讓他們去河邊洗個澡。
趙二這時才發現,犯人裡竟然還有個女人。
隻不過這個女人除了生理性彆為女外,基本沒有半點女人的特征一臉橫肉,麵黑如炭,五大三粗,聲音粗豪,滿嘴臟話……
不過這些並不能阻止,她長期以來淪為獄吏和囚犯們發泄生理欲望的工具這一事實。
但趙二並不打算管這個,因為這個與他無關,他這人可沒什麼正義感。
洗完澡帶回城裡,天也快黑了,便讓他們休息去了。
第三天,趙二隻帶來了一隊(50人)戰兵,不過是另一隊人。趙二定好以後每天去看管犯人的士兵都不同,讓犯人們意識到他的兵數量並不止那點。
趙二令這些犯人收集材料,製作清掃工具。除了用來還給鄰居的,以及縣衙自用的工具外,還額外又製作了一批。
趙二想著,既然犯人們是要為自己賺錢,那麼索性多做一些工具拿去賣,豈不美哉?
於是趙二派人拿這些工具到市集上去賣,打算換些錢來。不過他沒考慮到的是,一個縣的消費能力畢竟有限,那些掃具幾天下來也沒賣出去多少。
趙二一想,覺得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比較好。經商一道,自己本就不擅長,這事還是得依靠商人。於是把這些多餘的掃具低價賣給了本縣經營雜貨的一個商賈。
商賈是管全介紹來的,他穿著普通的布袍,身材矮胖,臉上總是帶著和氣的笑容,一看就是一副商人樣。
當趙二問這個商賈的名字時,驚奇的發現,這個看起來平凡無奇的商人,名字居然叫管仲。
那管仲看他驚奇,就笑著解釋說本縣名叫管仲的還有幾個呢,因為仲這個字是兄弟中排行老二的意思,換言之管仲也可以叫管二。
這樣啊,那我豈不也可以叫趙仲?呃……還是叫趙二好了。
趙二又打趣地問管仲認不認識一個叫樂毅的,沒想到管仲竟然說認識,他手下的一個雇工就叫樂毅。因為這人乾活特彆勤奮賣力,還時不時得能給管仲提出一些很有建設性的意見,深得管仲喜歡,管仲甚至有意向把自己的獨生女兒下嫁給他。
趙二不禁感歎這管縣還真是臥虎藏龍,人才濟濟。
在交接貨物的時候,趙二又靈機一動,向管仲打聽本縣能生產什麼物資,同時又缺少什麼物資。管仲有意巴結趙二,就據實講了。
商人們當然是知道市場的,知道了市場上需要什麼,才方
便自己決定生產什麼。不然總是生產一些市場不需要的東西,豈不白費勞力?
於是趙二當即決定與他合作。讓那些犯人成立一個小作坊,專門負責製作管仲要求的商品,主要是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手工藝品,來供給管仲的商鋪。
生產方向和銷售渠道都有了,最後就是生產效率的問題了。趙二知道如果光讓這些犯人免費乾活的話,他們肯定不會太過努力,造成產量低下。
對於這點,對經商毫無經驗的趙二卻知道如何解決。
於是趙二詢問管仲,像這樣一個作坊正常的產量應該是多少,得到答案後就給犯人們製定了一個產量標準,凡是能夠達到標準的,每天的糧食會增加。如果超額完成,則視超額量多少,給予不同的獎勵或是在飯裡多加些菜,或是睡覺的地方多鋪些稻草,甚至可以是休息一天。至於沒能夠達到標準的,則視實際完成量多少給予相應懲罰比如完成80以上的,不予處理。僅完成一半的,減少糧食供給,完成不到一半的,沒有糧食,隻給水喝。完全不做的,晚上彆睡覺了,掛城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