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趙二沉吟一下,然後答應道“一百金就一百金吧!初期就先這樣,以後再加大金額。”
噗……這位趙大人還真不是一般的貪婪啊,一百金嫌少也就罷了,以後還想要更多……我一個小縣城的商人哪有那麼多錢。
趙二繼續說道“這樣,到明天我再把錢給你,到時候你來取走……應該不會丟吧?”
嗯?哎?啥?
管仲有些糊塗了,給我錢?趙大人是不是說反了?嗯,對,肯定是這樣!他一時口誤!
但是該怎麼回答他呢?這個……也不知這位趙大人什麼脾氣……要是直接指出會不會惹他生氣?
趙二抬頭看了下管仲,發現他有些愁眉苦臉的,這才反應過來,連忙道歉道“哎呀,實在不好意思!管先生,你看我,想賺錢想得太興奮了,話都沒說清楚!”
管仲舒了一口氣,心說還好,你反應過來了!剛要接口,趙二又繼續對他說道
“容我重新說下吧!是這樣的,本官接任本縣縣尉一職以來,發覺縣中錢糧空虛,而除去正常開銷外,本官帶來的幾千人亦需要養活。本官原打算倚靠賦稅,但是你也知道,現在朝廷賦稅不算輕,原本就有不少百姓因為無力承擔賦稅而成了流民……啊,當然,我不是指責朝廷哈,彆誤會。”
“是是,大人隻是就事論事,沒有彆的意思!”管仲替趙二開解道。
同時心想,在這邊遠縣城裡,你就算在大街上罵朝廷兩句,也很難傳出去,況且你在縣裡一手遮天,誰又敢得罪你。
趙二繼續說“所以我想著,光靠收稅是不足以彌補開銷的。所以我就想到了商人。管先生是本縣首屈一指的大商人……”
“不敢……”管仲連忙推辭,大商人就意味著多出錢,他才不願意。
“不必謙虛。我話說到哪來的?啊對,這個來錢得指望商人,所以本官首先就想到了管先生。管先生上次與我合作得就很愉快不是嘛?所以這次本官打算繼續與管先生合作,而這次準備玩點大的。”
管仲似乎有點明白趙二的意思了,但還是試探著問“這麼說大人這次不是想跟我要錢?”
“啊!誤會,誤會!”趙二也知道剛才可能讓對方誤會了,連忙解釋道“管先生是本官的合作者,本官怎麼會向管先生要錢呢?”
管仲這下心裡的石頭徹底落了地,原來不是要錢,隻是商業合作。這個自然沒問題。不過剛才說得一百金是什麼意思呢?
趙二一聽管仲問起一百金,便解釋道“是這樣的,本官自己頗有一些私錢,但是對於如何使用這筆錢,以能夠讓這錢能生錢,就不是很擅長了。而管先生經商多年,肯定經驗豐富,所以本官特來請管先生幫忙,幫本官把這一百金變得更多。就是這樣,如有誤會還請見諒!”說著還作了一揖。
管仲連忙避過,又謙虛了一下,然後正式回複道“小人祖輩經商,雖然談不上經驗豐富,但心得多少還是有一些的……”說到這時,臉上開始隱隱有一些自得。畢竟無論誰一提到自己擅長的領域時,都多少會有一些得意的。
他痛快地答應道“
大人欲將手中餘錢拿出來經商,以錢生錢,實是明智之舉。小人願為大人分憂,幫大人賺錢。”
以往官商勾結時,那些當官的向來隻是利用權力為商人政策性庇護,而商人則回報以大量金錢。像趙二這樣直接出錢給商人投資,隻拿紅利的,倒是極為少見。畢竟官員們向來隻把商人當做榨錢對象,指望當官的主動出錢給商人,可能性太低。除非官與商是同一個家族的。
這趙二肯把自己的一百金直接交給隻接觸過一兩次的外人,倒也顯示出他的魄力來。令管仲十分欽佩。
把錢交給了管仲後,趙二終於鬆了一口氣。
他倒也不怕管仲卷錢跑了,畢竟管仲是本地世代經商的商業世家,信譽向來有保證。中國古代的商人,但凡成功者,無一不把信譽放在第一位,視作比生命還要重要的東西。他們可以算是古中國最有信譽的一個群體了。而反觀士農工商之首的士人,雖然總是聲稱商人狡詐,卻普遍不如這些商人守信。
而從另一方麵來說,趙二與他合作,對管仲來說亦是長久賺錢的機會。如果他隻是貪圖眼前這一筆錢,而斷送了以後的財路,這可不是一個精於計算的商人會乾的。
趙二看中管仲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管仲是老商人,知道哪種投資是比較穩妥的,哪種投資是風險較大的。趙二給他出錢,管仲自然會選擇穩妥型的投資,以防止第一次投資就賠了。
這個年代,為官者經商的其實不在少數,雖然中國很早就重農抑商了,漢朝亦視商人為下九流,視經商為賤業。但對於官員經商,倒是沒有太多限製。漢初董仲舒曾說過,“受祿之家,食祿而已,不與民爭業”。但那也隻是說說而已,並沒有形成成文的法律,官員們該經商經商,該賺錢賺錢。還有不少原本就是商人出身的人出來做官的例子,比如糜竺,他以商人的身份被陶謙征辟為彆駕從事,那時候漢靈帝還活著呢!
解決完了錢的事,趙二又要開始下一項工作了,那就是這五千士兵的安排。簡雍派人來告訴他,縣內空餘土地的清點已經完畢,請他過去商議輔兵的安置問題。
趙二自然答應,半路上經過監獄,便進去看看,這些犯人自從定期洗澡後,精神麵貌好上不少,身上也沒有那種老遠就能聞到的臭味了。趙二發現這幫犯人居然在那裡做花燈。這種一群大老爺們圍在一起,做老太太活計的場景實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