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
董卓這才有點反應,很隨意地衝張溫拱拱手道“哦……這個嘛……嗯,對!我小孫女太黏我了,一時脫不開身,就是這麼回事。”
一聽就是胡亂編出來的借口,而且還極為蹩腳。
“放肆!”
“胡鬨!”
“大膽!”
眾人紛紛怒斥董卓,董卓繼續無視。
而張溫居然也好脾氣,就這麼饒恕他了“……好吧,既然事出有因,此次暫不追究。如有下次,定不輕饒!”
其他人聽了張溫的話,雖然不再出言罵董卓,但卻依舊怒視著董卓,目光裡都帶著殺氣。
張溫看氣氛這麼緊張,也無法議事了,隻好先令眾人散去。
孫堅見此情形,快步走到張溫旁邊,對張溫耳語說“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應當以不按時應召前來之罪,按軍法殺掉他。”
張溫猶豫道“這董卓一向在隴、蜀一帶享有威名,現在殺掉他,西進討伐就沒有依靠了。”
董卓作為破虜將軍,是有自己麾下的軍隊的,而且這支軍隊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是西征軍中的重要力量。
而董卓本人亦因為久在涼州,與羌人交從甚密,故而在討伐羌人時,能夠事半功倍。
之前皇甫嵩平亂時帶上董卓,也有這方麵的因素,不單純是政治原因。
孫堅當然不認同這種說法,極力勸諫道“您親領皇家軍隊,威震天下,還依賴什麼董卓?看董卓今天的談話,並不想聽您的,輕上無禮。古代名將,帶兵臨陣,無不果斷地斬處違犯軍紀者,來顯揚威嚴,故此有了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楊乾的事。現在您對董卓留情,不立即斬殺,如此必然使軍威受到損虧。”
孫堅的意思很明確,董卓再怎麼厲害,再怎麼有用,前提是他必須聽從張溫的領導才行。如果他總是擅自行動,不聽軍令,那麼再有能力也隻會壞事。
而張溫這次放過了董卓,不僅僅是導致董卓一個不聽話了。因為他的放縱,會導致其他部隊也開始漠視張溫的威嚴,而變得不聽話起來。
要是人人都不聽張溫的,那仗還打什麼?
張溫不忍心執行軍法,他看了看帳外,又看了看孫堅,最終說道“你暫時先回營,免得董卓會懷疑你。”
孫堅見勸不動張溫,隻好跟趙二一起回去了。
幾個時辰後,張溫估計大夥都冷靜下來了,又召集眾人議事
。
人到齊後,會議正式開始。張溫不想再讓董卓破壞氣氛,於是先讓右扶風鮑鴻介紹當前戰況,他是當地官員,一直在這邊,對此自然比其他人更了解情況。陶謙雖然參加過上次征討,但是畢竟中途離開過一段時間,信息有斷層。
當然,董卓比他倆更了解情況,隻是……嗬嗬。
“諸位請看,”鮑鴻鋪開地圖,用一根小棍指著上麵的地名,“叛軍自去年年底起事,其成員最初來自北地郡、安定郡以及金城郡、隴西郡枹罕、河關等地。”
北地郡位於長安北方,與京兆郡、馮翎郡相鄰。安定郡在北地郡西北,與之相鄰。金城郡位於涼州中部、隴西郡北邊,與隴西郡相鄰。而枹罕、河關等地在隴西郡的最北部,與金城郡相連。
“原先這些羌人分成兩股,互相獨立。後來朝廷募來派遣平叛的由羌人和小月氏人組成的湟中義從胡軍隊在令居(屬金城郡)發生兵變,殺死了殺護羌校尉冷征,並與兩股叛亂羌人遂合流,由北宮伯玉統領。之後,他們便順勢攻占了金城郡,並以此作為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