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二聽到這,略一分析,然後問道“敵人以遙遠的金城郡做為大本營,而不是像我們一樣,在戰場前線設立大本營。再加上董將軍從隴西郡過來時似乎並沒有受到乾擾,是否說明叛軍對涼州……至少是涼州南部的控製並不強?”
鮑鴻答道“是的。現如今在涼州,被叛軍所牢牢控製的,隻有金城郡一郡而已。但是他們部隊中擁有大量羌胡騎兵,來去如風,所以勢力範圍極廣。涼州南部亦有受到他們的迫害,董將軍之前所處的隴西郡也並不太平,僅僅是因為董將軍帶著大軍,故而叛軍的小部隊不敢輕動而已。”
陶謙問道“現在楊雍楊刺史那邊還能援助嗎?”
楊雍就是現在的涼州刺史。
鮑鴻搖了搖頭,然後在涼州南部幾郡劃了一個圈“由於朝廷曆來在涼州駐兵不多,涼州軍先前與叛軍作戰失敗後便一蹶不振,所以涼州南部雖然還未徹底淪陷,楊刺史也還在。但也很難指望他們能夠有什麼作為,可以視為處於叛軍的勢力範圍之內。”
鮑鴻又指了指三輔地區“而現如今仍舊在我方控製之下的三輔地區,除了我們所在的扶風郡外,京兆郡、馮翎郡兩郡,亦曾受到過叛軍騎兵襲擊,都有敵人騎兵出沒的報告。不過所幸的是,這些郡內的諸城都還在我方控製之下,其中邊緣的那些縣即使受到攻擊也能保持固守縣城的狀態,叛軍也更傾向於在鄉間劫掠。再加上之前皇甫將軍擊退敵人一次後,叛軍部隊有所收斂,所以這些縣現在尚有餘力對咱們進行一定程度的支援。”
孫堅很快分析道“隻是騎兵襲擊麼……這樣看來,敵人的所謂
勢力範圍其實是很虛的,隻要我們直接拿下敵人的大本營金城,敵人的力量就會瞬間瓦解。”
陶謙問道“那麼,敵人現在的兵力情況如何呢,與上次皇甫將軍征討時比起來,有何變化?”
鮑鴻搖搖頭“不清楚,自從叛軍起事以來,敵軍規模一直在擴大,不斷有胡人和協裹的漢人加入叛軍。現在的敵軍兵力肯定是要比皇甫將軍征討時多,但多多少不清楚。隻能估計其中的能戰之士至少有五六萬。”
這麼說來,敵人是屬於兵少的一方,但是因為騎兵多,且熟悉適應地形,所以屬於少而精的一方。而官軍這邊,兵力龐大,但質量參差不齊,從各郡抽調而來,沒有經過係統的整合,倒有些烏合之眾的意味。
這倒是與黃巾之亂時的情況相反了。
蕩寇將軍周慎直接提議道“既然如此,我軍應當立即進兵,以雷霆之勢橫掃敵穴,以防敵軍繼續做大。”
“嗯……”張溫撚了撚胡子,忽然問趙二道“趙參軍對此有何看法?”
張溫這是要考驗下趙二的能力,畢竟趙二年紀這麼輕,又隻是以縣尉之身來當參軍,想來必有過人之處。光聽孫堅吹不行,自己也得考考他。
“哎?”趙二沒想到張溫突然指名問自己,有點慌“容某想想……”
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打呢……自己也不是很擅長啊……
對了,想想三國演義裡有沒有類似的戰例……
敵人少而精,我軍多而雜……這跟官渡之戰有點像哈!
那我軍就是袁紹軍,袁紹軍的謀士是怎麼建議的來的?
我得好好回憶回憶……嗯……
呃……想不起來!
我這破記性能想起來才怪咧……唉,平時也就罷了,關鍵時刻……神仙保佑,父母保佑,親朋保佑,張寧保佑……
嗯?
趙二正努力想著,忽然從前胸處傳出一股清流,迅速湧入腦中,頭腦頓時清醒不少。
啊呀,我居然還能回想起這段!啊呀呀,看來我這豬腦子在關鍵時刻還是能記東西的。
“咳……”趙二清了清嗓子,然後背誦道“我軍雖眾,而勇猛不及彼軍;彼軍雖精,而糧草不如我軍。彼軍無糧,利在急戰;我軍有糧,宜且緩守。若能曠以日月,則彼軍不戰自敗矣。”
這是官渡之戰前,沮授對袁紹的建議,沮授算是個比較有腦子的謀士,他的建議,應該沒錯吧?趙二偷眼看了看孫堅。